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除了《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广陵天下闻名之外,李白还有“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的佳句;或许是与著名古曲《广陵散》同名的原因,作为东南都会的扬州的前身之一,广陵也经常出现在文人的笔下,比如唐朝山水田园派诗人储光羲的“潮生建业水,风散广陵烟”句子,比如北宋贺铸的“维舟山光步,却顾广陵城”;苏轼曾在《和陶归园田居六首》中写道“昔日他在广陵,略带惆怅地向柴桑(江西九江)方向眺望”。
广陵区地处江苏省中部扬州市的中南部,它以扬州古名广陵为名,意为广被丘陵,指当时大部分区域为丘陵;这里是扬州主城区之一,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四周分别与邗江区、江都区以及镇江市为邻。
全区下辖5个街道、6个镇:汶河街道、曲江街道、文峰街道、东关街道、汤汪街道,湾头镇、杭集镇、李典镇、沙头镇、头桥镇、泰安镇,其中泰安镇、杭集镇由扬州生态科技新城代管;实控总面积.36平方公里,七普常住人口54.23万,区人民*府驻地汶河街道文昌中路。
西汉·广陵县广陵区境内历史悠久;西周属邗国,春秋中期属吴国;周敬王三十四年(前)吴王夫差在此筑邗城(另说吴国随之迁都于此);周元王三年(前)属越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前)属楚国;周慎靓王二年(前)楚怀王把邗城改名为广陵邑(今扬州西北蜀冈),《史记·六国年表》记载的楚怀王十年(前):城广陵即此;广陵之名当始于此。
秦始皇二十四年(前)设广陵县,治扬州西北蜀岗,广陵开始成为我国县级及以上行*单位的地名;西汉时广陵县先后为吴国、江都国、广陵国之都;王莽始建国元年(9)广陵国改江平郡,郡治广陵县改为安定县。东汉初复名广陵郡、广陵县,此后广陵县先后为广陵郡和广陵国的治所。三国时广陵县因吴魏争斗而被荒废,直到西晋太康元年()才复置;建兴元年()复为广陵郡的治所;东晋时还曾是侨置的青州、兖州(南兖州)之治。
南北朝时这里屡经战乱,数次变成荒芜之城。隋开皇三年()吴州改为扬州,广陵县属之;十八年()广陵县改为邗江县;大业元年()邗江县改称江阳县,后被并入江都县;唐贞观十八年()由江都县复置江阳县,五代南唐又改为广陵县。北宋熙宁五年()广陵县又省入江都县。南渡后复置。元废。
年扬州府废为江都县,年1月江都县改为县级扬州市。年2月地级扬州市成立,在原扬州市城区设置县级广陵区。年郊区湾头镇改由广陵区代管。年邗江区的泰安镇、头桥镇、沙头镇、李典镇、杭集镇划入。年12月将广陵区泰安镇、杭集镇和湾头镇的夏桥村和二桥村由生态科技新城代管。年汤汪乡改为汤汪街道。
作为扬州市城市的原点,广陵区是扬州历史和风光的承载者之一,这里风景优美、人文底蕴深厚,古运河的风韵独特;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宜游,还曾入选中国美食百佳县市;主要有广园、何园,古唐城遗址莲花桥、鉴真纪念堂、仙鹤寺、平山堂等古迹;有东关街、扬州古城、泰安镇凤凰岛等景点;其中何园(双槐园)被誉为晚清第一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