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巩县有一座古粮仓遗址,名曰兴洛仓,这座仓库鉴于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年),因地处洛河汇入*河之口,故又名洛口仓。它是中国七世纪时最大的粮仓。兴洛仓遗址在巩县沙鱼沟乡七里铺以东,双槐树村以南的*土岭上。东南有嵩岳屏障,与古战场虎牢关毗邻,西北是*河与洛河的交汇处。这里地处丘陵,形势十分险要;土层坚硬、干燥;又有水路运输之便。
自落水逆水而上可达东都洛阳,而迎着*河而上可到陕西的潼关和京城的长安,如顺水而下又可达山东乃至海口,同时还与隋大运河相通,往南可到安徽、江苏和浙江等地,往北到河北等省。据《资治通鉴》记载,“大业二年十月,隋*置洛口仓于巩东南原上,筑仓城周围二十余里,穿三千窖,窖容八千担以还,设官并镇兵千人。”如按此记载粗略计算,这个粮仓的可容纳粮食两千四百万担,数量之大可谓惊人。
兴洛仓不仅容量大,而且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隋书》记载瓦岗*李密向翟让献计说:“洛口仓米逾巨亿,请公发一札令,使密奉之,然后称帝号已定中原。”这说明得兴洛仓者便能够称帝,若失之便会丧邦。当时的洛河,能航行高四十五尺,长二百丈的舟船,运粮的船只更是往来如梭。隋炀帝在数次对高丽发动战争时,为了把兴洛仓的粮食运到涿郡,调动了大量船只,史书中曾记载船队前后长达千里。可以说,兴洛仓是隋炀帝征伐高丽时最重要的后勤基地。
隋炀帝的生活极端奢侈腐化,即位后便大兴土木,经常迫使数十万乃至数百万人无偿劳役,严重破坏生产,加上数次对高丽的战争,使得人民苦不堪言。从大业七年起,各地农民就不断起义。在大业十二年(公元年),翟让和李密领导的瓦岗*打到了荥阳,接近了兴洛仓。当时隋炀帝正在江都(现在的扬州),他听到报告后,派张须陀带*前往镇压。瓦岗*埋伏在荥阳大理寺一带的树林里,待隋*到来突然冲出,大败隋*并击杀了将领张须陀,从此威名大振。
这时李密分析了形势,认为百姓饥饿,需要粮食;而兴洛仓多有余粮,据洛阳还有百余里,隋*无法立即救援,因此他建议翟让要立即率轻*而行,袭击兴洛仓。翟让采纳了李密的意见,亲自带兵七千人,并于次年(公元年),攻克了兴洛仓。瓦岗起义*占据了兴洛仓后,立即开仓放粮,赈济灾民;瓦岗*的队伍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短时间内一度猛增至数十万人。李密又命令田茂广修筑兴洛城,使兴洛仓扩大了几倍。瓦岗*至此有了根据地,并建立了农民*权。
而隋炀帝失去了重要粮仓,在隋朝*权摇摇欲坠之际,他自己也被宇文化及等人刺杀(公元年),一年后,曾打得高丽奄奄一息的隋王朝也走向了覆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