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校园成小小发明家孵化器科技创新教育
TUhjnbcbe - 2023/4/4 20:58:00

一种面向多种复杂壁面爬行、转换的爬壁作业机器人,基于非贵金属电催化析氢高效催化剂的制备……今年的第九届扬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一个个科学课题经过青少年的不懈探究脱颖而出。

除了“市长奖”,近年来,扬州的学子们在各类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奖,用他们的科技创意展现了扬州创新少年的“最强大脑”。

校园成小小“发明家”孵化器

在本届“市长奖”评选中,来自扬州中学的孙畅和从蓉获奖。

随着高层建筑以及诸如化工、电力等特殊行业的发展,壁面爬行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现有的爬壁机器人不能应用于凹凸不平壁面、不能越障也不能在爬壁过程中进行各种角度壁面的转换,那怎么办呢?孙畅的课题研究便与此相关,最终她的设计实现了机器人可以克服不平壁面,并能够在各种角度墙面之间进行转换。

而从蓉同学的研究则聚焦高效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为未来大规模制氢提供了一种研究方法。

在孙畅和从蓉的科技辅导员谢晓石老师看来,对孩子而言,科学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在浓烈的好奇心驱使下,每个孩子都是科学家。父母和老师要做的,就是正面引导和鼓励,让他们自由探索这个世界。

谢晓石,也是首批国家级高级科技辅导员之一。这些年来,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科技创新的人才,“平均下来,每年我们都有一位孩子获‘市长奖’”。

记者注意到,扬州中学已经建立了竞赛专用实验室、青少年科技创新实验室等,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将课题研究与学科学习相融合。“我们倡导孩子们要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谢晓石认为,如今家长们对于科技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升,让校园成为小小发明家的孵化器,追求创新,正成为校园的新气象。

推动科技创新教育“遍地开花”

不只是在扬州中学这样的四星级重点高中,科技创新教育在全市各中小学也呈现了“遍地开花”的新格局。

在江都区实小,“循迹清扫机器人”“螃蟹清洗装置”……在他们的STEAM教室里,“小创客”们的金点子和小制作展现了科技创新教育培养的成果。该校信息技术老师杨勇介绍,学校已培养出数千名“创新小能人”,在全国、省、市级创新大赛中屡捧奖杯。还有多人获得省少科院和全国少科院“小院士”称号,20多件作品获得专利证书;科技竞赛在省内频频获奖;机器人社团曾两次参加国际大赛并获一、二等奖。

据悉,近年来扬州市科协大力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挖掘并调动各方资源,邀请高校教授、专家等组成专家团队,加强对学校教师、学生展开科创课程培训;为喜爱科技创新的同学创设交流展示平台,对参与其中的每个孩子给予公益性辅导,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工程等,推动扬州科技创新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查看完整版本: 校园成小小发明家孵化器科技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