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朱毓麒)(作者原创,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李邕(-),字泰和,盛唐时的江都人。他父亲就是注《文选》的李善。
李邕天资聪颖,少具才识,豪放爽直,不拘小节。长安(武则天年号,-)时以词高行直授谏官左拾遗,历任侍御史、户部员外郎、*门侍郎,后以*工累转括、淄、陈三州刺史。天宝初(),为汲郡北海太守,所以,人又称其“李北海”。
李邕以文章、书法、碑刻出名,时称“北海三绝”。
《麓山寺碑》李邕唐代
李邕早负才名,尤其擅长铭颂,有“文章满天下”之誉。《旧唐书》中写道:“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持金帛,征求其文,前后所制,凡数百首,受纳馈遗,多至巨万,时议以为,自古鬻文获财,未有如邕者。”由于他的文才,当时从宫廷到庙宇,从大臣到平民,人们往往不远千里,请他执笔撰写铭志、颂记等文章,相传计有多篇。他的好友杜甫,曾在《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的诗中,追忆了他才气横溢,人们争相以重金求其文章的盛况。(百家号:江都史话)(作者原创,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除了文章以外,李邕在后世名声最大、影响最深的,还是他的书法,被列为“唐楷八大家”之一。当时很多人都师法“二王”,但却都是亦步亦趋,不敢有所突破。而他却摆脱旧习,能入乎其内而出乎其外,笔力一新,独具风神,自成面目,“使人不敢以虚骄之意而拟之”。
李邕《李思训碑》龙跳虎卧之姿
由于李邕擅铭颂,工书法,加之他自己又能亲自摩勒、刻石,因而又以“碑版照四裔”而知名天下。其中,传世的碑刻为《麓山寺碑》与《李思训碑》,前者笔势沉雄,如不可撼动之山,后者瘦挺异常,似作泉注山之势,后世评价极高,无以复加。而“开元寺”山门石额,亦其中佼佼者。
开元寺坐落在江都大桥镇,因建于唐开元二年()而得名。当时,开元寺是江淮一大名寺,寺院气势恢宏,建筑凝重庄严,而山门寺匾石额“开元寺”三个大字,则端庄流丽,刚健沉雄,是当时大书法家李邕所书,这又为寺院增色添辉,曾引来不少文人墨客登临观摩。(百家号:江都史话)(作者原创,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正因为李邕的“文章、书翰、公直、词辨、义烈、英迈”均为一时之杰,所以常常得罪权贵,屡遭贬迁。他在作陈州刺史时,因受牵连,罪或当死,但有一位与李北海素不相识的许州人孔璋上书:“臣之死,所以落一毛,邕之生,有足照千里”,自愿代其去死。皇上为其诚意所感动,免去了李邕的死罪,贬遵化县尉。然而,他最终还是逃脱不了厄运,在天宝六年()被口蜜腹剑的奸相李林甫,以莫须有罪名派人将其乱杖打死。(原创作者:朱毓麒)(作者原创,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