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之变之乱之役之治之
TUhjnbcbe - 2023/4/2 17:02:00
治白癜风要花多少钱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01/5419382.html

想必很多人都听过“玄武门之变”、“八王之乱”、“靖难之役”、“贞观之治”、“巫蛊之祸”这些耳熟能详的词语,那么它们都是啥意思呢?这里面所谓的“之变”“之乱”“之役”“之治”“之祸”又有啥区别呢?我们一起来捋捋。

首先说“之变”。

“之”就是一个介词,没啥意思。“变”就是“*变”的意思,即统治集团内部为了争夺权力发生的内乱和自相残杀的行为,多是宫廷*变,范围广点的就在都城内部,一般持续时间不长,死伤人员不多(相对来说)。

正常且成功的*变一般包括了事前计划、发动*变、事后清理与论功行赏三步。

历史上著名的*变有沙丘*变、诸吕之乱、高平陵之变、河阴之变、江都之变、玄武门之变、神龙*变、唐隆*变、先天*变、马嵬驿之变、甘露之变、兴教门之变、大德之变、南坡之变、天历之变、夺门之变、辛酉*变、戊戌*变等(诸吕之乱名为乱实际就是周勃等功臣派发动的夺权*变)。

沙丘*变指前年秦始皇在沙丘病危,指定公子扶苏即位,而赵高和李斯合谋篡改遗诏害死扶苏,并拥立公子胡亥当皇帝。

诸吕之乱指前年西汉吕后病逝,齐王刘襄在齐地起兵反对吕家,大臣周勃陈平在长安夺取兵权,并杀死吕产吕台等吕氏家族,之后又废黜少帝刘弘拥立代王刘恒当了皇帝,就是汉文帝。

高平陵之变指年曹爽和魏帝曹芳出京拜谒曹叡的高平陵,洛阳的司马懿发动*变控制都城,最后曹爽交权不久被杀,最高权力被司马懿控制。曹魏从此进入司马氏专权的时代。

河阴之变指年北魏孝明帝元诩被胡太后*杀。并州的尔朱荣拥立元子攸为皇帝,并把胡太后和幼主元钊沉入*河,不久又在河阴杀死洛阳朝臣两千多人,朝堂为之一空。从此实际权力被尔朱荣掌控,北魏进入多事之秋。

江都之变指年隋炀帝杨广在江都(扬州)被禁卫*将领宇文化及所弑。大业十四年,骁果*将领司马德戡、宇文化及等人杀入江都行宫,缢死隋炀帝,不久李渊在长安称帝,隋朝灭亡。

玄武门之变指年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宫城的北门玄武门发动*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控制李渊。随后李世民成为太子,不久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

神龙*变指年(神龙元年)宰相张柬之等在洛阳拥立太子李显进入皇宫,杀死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并逼迫武则天退位。不久李显即位,复唐的国号。

唐隆*变指年中宗李显去世,韦皇后拥立李重茂为皇帝,年号唐隆。不久临淄王李隆基发动*变攻入皇宫,杀死韦后等人,夺取权力。不久拥立相王李旦即位,就是唐睿宗。

先天*变指年先天二年,皇帝李隆基率领高力士等发动*变,杀死窦怀贞等人,随后太平公主逃出长安,不久被赐死。太上皇李旦交出权力,李隆基彻底掌握大权,同年改元开元。

马嵬驿之变指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潼关失守,唐玄宗携杨贵妃和宰相杨国忠等从长安西逃,到达马嵬驿时禁*杀死杨国忠,并逼迫玄宗杀杨贵妃。玄宗最终让高力士缢死杨贵妃。不久玄宗继续逃亡入蜀,太子则北上灵武,不久即位为唐肃宗。

甘露之变指年(大和九年)唐文宗李昂和宰相李训、郑注想诛杀官宦,借助观赏甘露名义行事,结果被官宦仇士良觉察,随后仇士良率神策*杀死李训等多位大臣,并软禁文宗。几年后文宗在郁闷中死去。

兴教门之变指年后唐魏博*作乱,拥立李嗣源为主。不久宦官郭从谦作乱,庄宗李存勖平叛在兴教门被杀。不久李嗣源即位,就是后唐明宗。

大德之变指年(大德十一年)元成宗铁穆耳病逝,皇后卜鲁罕想要立安西王阿难答,但成宗堂侄爱育黎拔力八达抢先行动,控制宫廷,不久迎立哥哥海山即位,即元武宗。卜鲁罕和阿难答都被处死。

南坡之变指年元英宗硕德八剌从上都回大都,经过南坡时铁失等杀死英宗,迎立晋王也孙帖木儿,就是泰定帝。不久铁失等被处死。

天历之变指年泰定帝也孙铁木尔在上都病逝,宰相倒喇沙拥立其子阿速吉八。大都的燕帖木儿则拥立图帖木儿即位,随后双方发生激战,结果大都方面成功攻入上都,倒剌沙被杀,阿速吉八失踪。随后文宗图帖木儿又迎立哥哥和世剌即位为明宗,但是不久图帖木儿*杀哥哥再次即位。

夺门之变指年明景帝朱祁钰病重,大臣徐有贞、石亨等迎立太上皇朱祁镇复位为皇帝,改元天顺。不久朱祁钰死去,大臣于谦被杀。

辛酉*变指年咸丰帝在避暑山庄病逝,指定太子载淳即位,并任命八位辅*大臣。而慈禧、慈安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变,逮捕八大臣,进行垂帘听*。因为是干支的辛酉年,所以叫辛酉*变,又叫祺祥*变。

戊戌*变指年光绪帝任用康梁进行戊戌变法,不久慈禧太后发动*变,软禁光绪皇帝,搜捕康梁,处死六君子,再次执*,变法失败。

清末戊戌*变

其次“之乱”。

这个“乱”就是叛乱内乱战乱的意思,多是国家内部发生的叛乱以及引发的战乱,一般持续时间较长、波及范围较广、带来的负面影响和灾难也较重。

时间短点的可能是几个月,时间长的也许会几年十几年之久。范围都不限于都城,可能全国数地或各地都会波及,有的会导致一个王朝走向衰落。

历史上有名的内乱有七国之乱、董卓之乱、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王敦之乱、苏峻之乱、桓玄之乱、侯景之乱、安史之乱、三藩之乱等。

七国之乱指前年,汉景帝听晁错建议想削藩,结果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联合起来造反,景帝派周亚夫平叛,最终历时三个月的叛乱被平定。

董卓之乱指年汉灵帝去世,西凉*将领董卓进入洛阳,控制朝堂,不久董卓废少帝刘辩,立刘协为皇帝。随后袁绍曹操等组成关东联*讨伐董卓,董卓便让刘协迁都长安,年董卓被杀。他的部下李傕郭汜又作乱,直到年死于非命。这个时候天下已经大乱,进入群雄割据的局面。

八王之乱之西晋惠帝时期(—年)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义、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个诸侯王相继起兵作乱,控制惠帝,互相攻杀的事件。最后年司马越取胜,惠帝死,怀帝司马炽即位。这次内乱使西晋*事力量得到极大削弱,北方大乱,北方少数民族乘机崛起,结果西晋早早被灭。

永嘉之乱指晋怀帝司马炽永嘉年间(—年)天下大乱,各地乱成一团。南匈奴刘渊乘机起兵,建立汉赵。年刘渊子刘聪派兵攻入洛阳,俘虏晋怀帝。北方大量汉人南迁,年怀帝被杀,年愍帝在长安投降,西晋灭亡,不久司马睿在南方建立东晋*权。

王敦之乱指东晋初期权臣王敦作乱,两次进攻建康的事件。东晋的建立离不开琅琊王氏兄弟王敦、王导的帮助。年司马睿在建康建东晋后,王敦王导权力极大,其中王敦居长江中上游为大将*掌*事。司马睿想改变这种局面就重用刘隗刁协戴渊等,引起王敦极大不满。年王敦以“清君侧”起兵指向建康,司马睿不敌,王敦大肆杀戮并自立为丞相。不久司马睿在郁闷中死去。太子司马绍即位为明帝。年王敦再次起兵为乱,但病重不起,便以王含为统帅。在进攻建康过程中王敦病死,最终叛乱失败。

苏峻之乱指年东晋历阳内史苏峻起兵作乱的事件。苏峻在平定王敦之乱中立有功劳,年成帝幼年即位,外戚庾亮专权想剥夺苏峻兵权,结果引起苏峻反叛。年苏峻攻入建康,同年在陶侃和温峤联合反击下失败,苏峻被杀。

桓玄之乱指东晋安帝时期桓温的儿子桓玄反叛攻入建康,后自立为帝的事件。桓玄早期为荆州刺史,占据长江中游。年攻入建康控制晋廷,年末废安帝自立为帝,国号楚。年北府*将领刘裕刘毅等起兵反对桓玄,桓玄退出建康返回荆州,不久被杀。

侯景之乱是指年从东魏投降梁的侯景在寿阳发动叛乱,进攻建康。并于年攻入台城饿死梁武帝,拥立太子萧纲即位,随后大肆进攻其他地区。年废萧纲立萧栋,不久又自立为帝,国号汉。年在萧绎大将王僧辩、陈霸先打击下被部将所杀。

安史之乱指唐朝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年)。年安禄山从范阳发动叛乱,快速占领河北河南,攻入洛阳,年底自立为帝。年破潼关,入长安,玄宗西逃。年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被杀。不久唐*收复长安、洛阳。史思明降唐,不久又起兵作乱。之后再次攻占洛阳,在陕州被儿子史朝义所杀。年唐代宗派兵征讨,史朝义被杀,安史之乱平定。

三藩之乱指清康熙时期南方的三个汉人藩王起兵作乱的事件。年康熙皇帝决定削藩,结果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反叛,攻至湖南,陕西四川广西等起兵响应。年广东尚之信起兵响应,年福建耿精忠起兵响应。年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国号周,不久病死。孙子吴世璠即位,退回云南,之后康熙帝派三路大*入云南攻昆明。年攻克昆明,吴世璠死,三藩之乱平定。

西汉七国之乱

第三“之役”

“役”就是战役战争,大多数用于*事战争,用于王朝内部夺位争位的不多,最著名的就是“靖难之役”了。因为是地方的藩王燕王取得胜利而中央的建文皇帝却失败了,按照“成王败寇”的原则,肯定不能说是“燕王之乱”,且燕王打出的是“奉天靖难”的旗号,所以就叫“靖难之役”了。

明初靖难之役

第四“之治”

“治”就是国家大治,即实现天下和平统一,社会安定繁荣,*治清明君臣贤明。老百姓都喜欢生活在这种良好的社会里,这也是封建社会的“幸福”时刻,有的也叫“中兴”。

历史上著名的治世有“文景之治”“昭宣中兴”“光武中兴”“明章之治”“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元和中兴”“仁宣之治”“弘治中兴”“康乾盛世”等。

文景之治指西汉文帝和景帝在位时期(前—前年)的治世。文帝景帝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策,对外与匈奴和亲,使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汉武帝一系列改革奠定了基础。

昭宣中兴指西汉昭帝和宣帝在位时期(前87—前49年)的治世。昭帝即位后改变武帝一系列穷兵黩武*策,实行与民休息,使国力得到恢复,宣帝即位后继续施行,使得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西汉国力达到鼎盛。

光武中兴指东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25—57年在位)的治世。25年光武帝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并于37年统一天下,实现和平安定局面。随后光武帝多次豁免奴婢,恢复经济,以柔术治国,使东汉走向繁盛。

明章之治指东汉明帝和章帝期间(57—88年)的治世。57年光武帝病逝,明帝刘庄即位,继续前任*策,严控外戚,澄清吏治。75年章帝刘炟即位后东汉国力持续上升,并经营西域,称明章之治。

开皇之治指隋文帝杨坚开皇年间(—年)的治世。年杨坚称帝,国号隋,改元开皇。杨坚于年灭陈统一天下。隋文帝杨坚极为勤*节俭,实行多项改革。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粮食充足,称开皇之治。年文帝改元仁寿,年病死。

贞观之治指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年间(—年)的治世。年唐建立,年李世民即位为唐太宗,改元贞观。李世民以隋亡为鉴,重用贤臣,善于纳谏,使得随末经济持续好转,社会安定繁荣,*治清明。这是封建社会治世的榜样和标杆。

开元盛世指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年)的治世。年唐玄宗李隆基彻底掌握大权,改元开元,随后重用贤臣,力行节约,恢复秩序,查察吏治。使得唐国力达到鼎盛,社会经济极为繁荣,是封建社会各方面都最好的时期。

元和中兴指唐宪宗李纯元和年间(—年)的一个短暂良好局面。安史之乱后唐朝外有吐蕃入侵,内有藩镇割据、官宦专权,不断走向衰落。年宪宗李纯即位后重用贤臣,坚持削藩,使得河朔三镇重新臣服朝廷,取得安史之乱后最好的局面。

仁宣之治指明仁宗和宣宗时期(—年)的治世。年明仁宗朱高炽即位,不断减轻赋税,减少支出,缓和矛盾。年宣宗即位后继续实行社会取得良好局面,称为仁宣之治。

弘治中兴指明孝宗弘治年间(—年)的治世。年土木之变后明朝走向衰落。年孝宗朱佑樘即位,改元弘治。孝宗时期重用贤臣,善于纳谏,勤于*事,社会实现较好的安定平和局面。

康乾盛世指清康熙到乾隆时期(—年)的一百三十多年。年康熙皇帝即位,之后平三藩,定台湾,驱沙俄,抗击葛尔丹。同时康熙帝还勤于*事、任用贤臣、发展农业,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年雍正帝即位后治理贪腐、任用良臣、澄清吏治、充实国库。年乾隆帝即位后清朝国力达到鼎盛,乾隆帝自诩“十全武功”。总体来说,康雍乾时代最显著的是*治安定、内乱相对少、稳定和平。

明仁宣之治

最后“之祸”

“祸”就是灾祸,这里指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的大规模杀戮流血事件,战争屠城不包括在内,一般多在宫廷或都城附近。

历史上著名的灾祸有“巫蛊之祸”“白马之祸”(其实河阴之变也是一场灾祸)

巫蛊之祸指西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发生的一场灾祸。武帝刘彻晚年多疑,年事已高,与太子刘据见面也较少。刘彻宠臣江充和太子有矛盾,江充便陷害太子,当时刘彻住在甘泉宫,江充从太子宫搜出诅咒的巫蛊,太子害怕于是杀死江充起兵,聚集了长安的士兵死囚等,刘彻让丞相刘屈氂带兵平叛,双方在长安大战,死伤无数,最终太子兵败逃亡,最终死在外地。

白马之祸又叫“白马驿之祸”,指年即唐朝哀帝李柷时期权臣朱温诛杀朝臣的事件。年朱温杀唐昭宗,立李柷为帝。年权臣朱温矫诏在滑州白马驿将素有名望出身贵族的三十多人诛杀,并投尸*河。白马之祸后忠于李唐的势力被消灭,高门世家被一扫而光。年朱温称帝灭唐,开启五代乱世。

唐天祐二年白马之祸
1
查看完整版本: 之变之乱之役之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