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拨开历史迷雾,唐高祖晋阳起兵谁才是主谋
TUhjnbcbe - 2023/3/15 11:03:00

晋阳起兵,又名太原起兵、太原起事,指的是隋末时期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的历史事件。从今天这期开始我们就正式进入大唐帝国,这里有李渊如何夺帝,这里有李世民和几个兄弟哥哥的相爱相杀,这里有整个玄武门事变经过,这里也有武则天上位史,和李治的爱恨情仇,这里有大唐盛世,这里同样有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欢迎大家进入大唐世界。

晋阳(今太原)起兵到底是李世民的功劳,还是李渊的功劳,历史上一直争议不断。

两种说法都有依据,前者依据《新唐书》,后者依据《大唐创业起居注》。这两本书谁对谁错至今没有定论。

我们把重点放在《大唐创业起居注》上,我们先看正史《新唐书》。

李渊当上太原留守之后,纯洁的像一朵白莲花,对杨广忠心耿耿,一心想着除暴安良。

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李渊北边和突厥搞好了关系,内部又平定了西河的贼*历山飞甄翟儿。

平叛过程中,李渊还粗心大意,带着人,中了甄翟儿的埋伏。李渊打了半天也出不来,眼看快要报销了,天降神兵李世民,带人杀到,给他爹救了出来。

李世民胸怀大志,知道隋朝必亡,于是,吃着大隋的饭,私下砸着大隋的锅。

当时,李世民的老婆长孙氏(大忽悠神箭手长孙晟的女儿)的族叔长孙顺德,不想去高句丽送死,就逃了兵役投奔了李渊。

陕西人刘弘基,世袭了父亲的职位,任右勋卫(禁*、七品),去高句丽打仗时,误了兵期,便畏罪潜逃,也投奔了李渊。

不过,这俩人觉得李渊虽然厉害,但是不如李世民。李世民豁达大度、神武雄豪,简直就是刘邦、曹操在世,于是他们便和李世民眉目传情,私下关系最铁。

晋阳县令刘文静,因为和李密是亲家,受到李密的牵连,被关了起来。李世民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知道了刘文静是个人才。于是,经常带着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夜里去狱中和他商量如何砸碎大隋的锅。

刘文静情到深处,给李世民讲解了一下狱中版《隆中对》:

“方今天下大乱,皇上南下江都,关中正是空虚。现汾州、晋州一带百姓为了避乱都在城里,我刘文静虽然是县令,但也不是啥好人,平时就和这些人里面的王八蛋关系贼好。

一旦号召起义,轻轻松松能聚集十来万人。加上唐公府的数万兵马,一声令下,谁敢不从?然后敲着锣打着鼓入关,威震天下,帝业这就成了。”

刘文静这牛逼吹的十分大,啥10来万人,最后李渊起兵也不过3万人。不过,李世民也没扣这字眼,听完刘文静这么一通分析,大喜过望,真想立刻起兵。

但是李世民又害怕白莲花李渊不同意造反。思来想去,他们就准备搞个农村包围城市:先把晋阳副宫监裴寂拉下水,再让裴寂去劝李渊。

裴寂,山西人,很小的时候便父母双亡,成了孤儿,由几个哥哥抚养长大成人。史书中说他家很穷,但是14岁就成为了郡里的主薄,相当于省长秘书。

后来,裴寂又当过一段时间京官,就认识了李渊。等李渊到太原当老大时,俩人因为有旧交,关系就更好了,天天腻歪在一起。

刘文静和裴寂的关系也很好,起码是现在很好,俩人还有一段故事。

有一年,县长(郡县制,相当于现在的市长)刘文静和省长秘书裴寂一块睡,是一个屋睡的那种。看见城头上点起了烽火,省长秘书说了段非常气人的话:

“哎,老刘啊,咱俩贫贱(你没看错,是贫贱)到这个地步,又遇到了乱世,以后该怎么办?”

刘文静笑道:“老裴啊,你也别愁,现在虽然乱,但是只要预测对乱的方向,你我齐心协力,不愁干不成大事,又何必为贫贱忧虑呢?”

我就不明白了,你说14岁就当了郡里主薄的裴寂,可能很清廉,有一丢丢贫贱。但是你刘文静贫贱个啥啊?你虽然是县令,可是你还继承了你爹的爵位,“仪同三司”啊。

啥叫“仪同三司”?

“三司”就是袁绍家那个“四世三公”的三公,指太尉、司徒、司空,全是国家一级公务员。

“仪同”的是意思是,虽然你不是三司,但是,你可以享受三司的超级待遇。

隋朝的时候“仪同三司”成了散官,没有实际权力,但是享受三公的国家待遇。你说你刘文静堂堂三公的待遇,还贫贱个啥,难道还准备上天?

省长秘书贫贱、享受三公待遇的贵族贫贱,咱是真不知道古人是怎么定义贫贱的。

继续说回来,因为刘文静和裴寂一起睡过,还一起感叹过“贫贱”。所以,他作为中间人,将裴寂介绍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并没有轻易的相信裴寂,而是采用了当年宇文述拉杨素下水的计谋:

李世民先把自己所藏的几百万私房钱,交给了龙山县县令高斌廉。让高斌廉与裴寂*博时,故意把钱全部输给裴寂。裴寂连赢几天,和高斌廉的关系迅速升温,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基友。

就在裴寂最开心的时候,李世民把真正的目的告诉了他。从上文就能看出,裴寂也不是啥良民,所以听李世民说,要让自己把李渊那老头拉下水,他立刻就答应了。

紧接着,裴寂、李世民这几个人又合伙给李渊挖了个坑。

裴寂把晋阳宫里,本来侍奉杨广的几十位宫女,献给了李渊。李世民他妈死得早,所以李渊也没管这些女人的来路,顺手就把她们给幸了。

然后,裴寂又请李渊到家里喝酒,喝的正嗨呢。裴寂扑通一声跪那里表示:老大,你前几天幸的那群女人可是皇帝杨广的宫女啊。

李渊大吃一惊,迅速萎了。饭也不吃了,酒也不喝了,吓得不知道如何是好。

这时候,李世民赶紧跑过来劝他爹:造反吧,你要不反,幸宫女这事暴露了也是个死。

李渊不羞愧,但是很生气,坚决不同意造反,还要把李世民给抓起来送到官府。但是中间也不知道发生了啥,李渊想了一会就同意造反了。

后面的我就不再详细写了,大概是这样的:

1、李渊同意了造反,但是还一直犹犹豫豫,不敢反。情急之下,刘文静让裴寂又逼了李渊一把,李渊才下定决定造反。

2、李渊起兵后,大*快到霍邑(山西临汾)的时候,天降大雨半个多月。李渊又蔫了,要退兵,但是李世民站在*营前痛哭,把李渊给劝住了。

3、霍邑之战中,李建成被宋老生打的坠于马下,危急关头,天降神兵,李世民又出现了,救了哥哥。

总之,李渊和李建成在起兵的时候,基本是俩窝囊蛋,全是李世民的功劳。但是这种记载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

1、一个开国皇帝,怎么可能如此窝囊,处处被19岁的儿子侮辱智商?

2、李渊平叛*、打突厥时,以及霍邑之战之后,都那么英明,怎么偏偏在准备起兵的这段日子里,变成了蠢蛋?

3、李渊起兵后,还有许多七大叔八大舅子,以及众多原隋朝官员的响应,你一个19岁的李世民,怎么可能有这么强的号召力?

那么,关于李渊起兵的这段历史,为啥要把重点放在《大唐创业起居注》上呢?原因也不复杂。

首先,这个《起居注》实在是太精彩了,比《新唐书》要精彩很多很多。看完之后,会让你觉得,只有这样的李渊,才配得上开国皇帝的头衔。

其次,这本书是李渊大将*府记室参*温大雅写的,温大雅是开国功臣,后来李建成、李世民争权时,温大雅又是李世民的得力干将。所以,他没有任何动机抹杀李世民的功劳。

而这个《起居注》也是被很多史学家所认可的。

啥是《起居注》呢?就是史官记录皇帝每天都干啥的史料,而且这份史料,皇帝是不允许看的。

李世民登基后,曾经和掌管记录皇帝言行的褚遂良有过一次对话。

李世民:“你写的起居注,朕能不能看?”

褚遂良:“现在记录起居注的人,就是以前的史官,皇帝的善恶一定要记录,作用就在于告诫皇帝别干恶心人的事,臣没有听说过,哪位天子看过自己的起居注。”

李世民又问:“朕有不好的言行,你一定会记录吗?”

褚遂良:“遵守道义不如奉行职守,臣的职责就是记,皇上不管说啥、做啥,我肯定是会记的。”

从这个对话,我们就可以得知以下信息:

1、李世民想看起居注,但被褚遂良怼了回去。

2、《大唐创业起居注》,李渊肯定没有看过,不然褚遂良不会说,他没有听说过,哪个皇帝看过自己的起居注。

综上所述,这个《大唐创业起居注》肯定是比较靠谱的。

当然,我并不是在否定《新唐书》,我只是想表达一下自己的疑惑,至于你愿意相信哪本书,希望你在看完这段历史之后,能够得出自己的判断。

1
查看完整版本: 拨开历史迷雾,唐高祖晋阳起兵谁才是主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