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你知道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TUhjnbcbe - 2023/3/2 8:56:00

假中示判官张寺丞王校勘

(原创作者:朱毓麒)(作者原创,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王琪,字君玉,宋成都府华阳县人(今四川双流),进士及第后,来江都任主簿,后升任江都县尉,并逐步提拔为开封府推事,中央集贤院校理,直至礼部侍郎,为皇帝“修起居注”。他曾两次出任扬州知州,一次出任淮南转运使。

王琪幼而好学,聪慧过人,少已能诗。但为人耿直,性情孤高,思力超群,不随流俗。为*崇尚宽简宁静,很少有私人交往。在从*期间对所见所闻能有所思所虑,一有心得,便记载下来。在景祐年间(-),这个江都县尉竟以小小八品地方官的身份,上书皇帝十二事,痛陈官场积弊和治国方略:

在各县建立义仓。责成上等农户在丰收年份,每交纳二斗公粮之外再交一升入义仓,由*府用来救济灾民。而上等农户多交的部分则于荒歉年份在公粮中扣除。

让*队屯田垦荒。*队夏秋种田,冬春操练,既可减少*费开支,又可使无赖之徒不致混入*队。

限额发放度牒,减少僧尼数量。因为寺庙田产不纳税,僧尼不参加生产,这样可以增加国家财*收入,有利生产发展。

停止买卖官爵,兴办学校等。

这些建议都是针砭时弊、富有建设性的创意,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为他日后的提拔打下了基础。

而王琪得到重用,并能名传后世,则是源于在任江都县尉期间,与诗人宰相晏殊的一段机缘。

北宋晏殊画像

当时的宰相晏殊,是一位大诗人,一次南下杭州巡视路过扬州,在大明寺休息。他见寺内壁上题诗颇多,便叫侍从把题诗念给他听。为了能既发现优秀诗作,又不先入为主,他除了自己“闭目徐行”外,还嘱咐侍从“戒其勿言爵里姓名”。就这样,晏公不停地缓缓向前走着,侍从也就不断地依次朗读着。一首诗有时才读了一、二句,晏公就摆手叫读下一首。当他终于听到一首佳作时,觉得此人才学不凡,便忙问这是谁人所题?侍从告之是江都县尉王琪。于是,晏殊当即派人将王琪请来,邀其一道吃饭。

其间,两人谈得很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饭后,两人又“同步游池上”。这时已是暮春时节,遍地落花,晏殊有意考察王琪的学识,就触景生情地吟出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诗句,说这是他过去偶然得到的一个佳句,可惜至今“弥年未尝强对”。王琪听后,抬头仰望天空,沉思片刻,忽有所悟,脱口而出:“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公听后大喜,不由得击掌赞叹。他认为王琪确有真才实学,决定向皇帝推荐擢用。(百家号:江都史话)(作者原创,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后来,晏殊把这副联语撰成一首《浣溪沙》的词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而且由于晏殊特别喜爱这副灵感交融,妙手天成的联语,在他的另一首七律《假中示判官张寺丞王校勘》中也用到这两句:

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王琪与晏殊的这段机缘和随之触发的灵感,造就了一段词坛佳话,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也成了流传千秋的名句。(原创作者:朱毓麒)(作者原创,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知道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