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河海大学长江文化保护团队赴江都水利枢纽 [复制链接]

1#
6月16日,河海大学长江文化保护团队赴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以“开展国情水情教育,增强水生态保护意识”、“学*史、谋大事,做好长江文化保护传承与弘扬”为主题,就长江文化、运河文化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生态人文的影响等核心问题展开学习调研,围绕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开展国情水情学习教育,以提升水生态保护意识。本次调研由外国语学院院长、团队负责人张海榕教授带队,团队全体师生参加。“古有李冰都江堰,今有人民江都站”,江都水利枢纽位于京杭大运河、新通扬运河和芒稻河的交汇处,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被誉为“江淮明珠”,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实施完成的水资源配置工程,是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的龙头,也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电力排灌工程、亚洲最大的泵站枢纽。在讲解人员的带领下,团队一行对部分抽水机站进行了实地考察,随后前往国家水情教育基地江都水利枢纽展览馆,进一步了解江都水利枢纽与南水北调工程的发展变迁及重要意义。陈展内容主题鲜明,内容详实,跨越千年历史,浓缩治水精华,定格治水瞬间,传承治水精神。展馆中详尽的图文、影音、模型生动而全面地展现了“江淮明珠”“南水北调”的前世今生——在这里,长江、淮河、运河佳绝交汇;在这里,南水北调踏上征程,阅尽沧桑,凝炼风华;在这里,一代又一代的江都水利枢纽人守初心担使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方针,铸就治水时代丰碑。在展览馆中,大家深入学习了“水生态文明为核心的发展理念,人水和谐为核心的治水理念,水利行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理念,科技人本为核心的创新理念”的价值体系,了解到源头工程秉承了中华文明与国学精粹文化底蕴,伴水而兴,滋养流淌,生生不息,身临其境体会到“魅力源头、锦绣河湖、隽永人文、水美引江”的水文化发展愿景。下午,调研团队来到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适逢开馆首日,在三湾古运河畔了解大运河的变迁及其对于中国古代*治、经济和文化的意义,体会中国古代水工的聪明才智和大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感受运河文化的源远流长。大运河是人类历史上超大规模水利工程的杰作,以其世所罕见的时间与空间尺度,证明了人类的智慧、决心与勇气。各具特色的高水平工程规划,出现在不同的水资源和地形地质条件的区段,综合解决了汇水、引水、节水、行船、防洪等难题,大运河由此成为连接南北、疏通全国的交通网络。按照工程系统类别分类,水源工程、水道工程、工程管理设施和运河附属建筑等组成了大运河遗产的基本框架,是中国传统水利科技成就的集中体现。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国内首座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运河主题博物馆。在博物馆中,大家探索世界运河的渊源,在馆内了解到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的前世今生,领略运河上的水工智慧、舟船式样、漕运盐利、饮食风物、舟船样式、市井生活,以及运河沿线的自然生态、运河与“一带一路”的交汇融合,体验到中国大运河流域的历史积淀和人文风貌。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这次与江河湖海的近距离接触,不仅提升了河海学子对水文化的研究热情,也进一步提高了水生态保护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家表示要锤炼*性修养,增强水生态保护意识,扎实基础知识,发展国际化视野,传播中国历久弥新的水利精神与治水传统,成为跨文化交际的优秀人才,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服务于国家“走出去”战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