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打造下一个扬州5A级景区明天,正式亮相 [复制链接]

1#
古运河扬州城区段,纵穿古城东南。从湾头古镇入境,由东向北流经*金坝,再从北向南至大水湾折西,直到西南的“三湾子”,流程长达13.5公里。在扬州,一切与这座城市有关的故事,都要从这条运河说起。扬州因运河而生,也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盛。作为与大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其两岸因水而生的历史遗迹丰富,人文景观众多。扬州正在用世界遗产标准来保护好大运河,推动名城建设。运河三湾风景区,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世界文化遗产、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4A级景区、中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扬州三湾示范区……一个又一个荣誉称号,都是对三湾的认可和鼓励。

-01--

-运河三湾的前世今生-

公元前5世纪(春秋末期),吴王夫差开凿邗沟,亦称里河。邗沟沟通了长江、淮河两大河流,是京杭大运河最早修凿的河段,被认为是大运河的开端。公元年,隋炀帝修通济渠,3年后又开永济渠,最终修成隋唐大运河,从此南北“运漕商旅,往来不绝”。扬州作为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发展迅速。

民国时期江都县城福运门外的古运河

自古以来,扬州地势北高南低,三湾这带地处下游,河水流经这里时,水势直泻难蓄,漕船、盐船过此常遭浅阻。

上世纪80年代,扬州古运河航运码头是运输过程中的停靠站

明朝万历年间,时任扬州知府把原有的多米长河道去直改弯,长度增加到1.7公里,以增加河道长度和曲折度的方式来抬高水位和减缓水流,自此船只可以顺利通过。也就形成了著名的"运河三湾"。后人将该段河道称为三湾子,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三道湾并不是天然形成,而是人工开挖,这也正是运河三湾的由来。从明、清、民国地图地可以看出,扬州三湾实际上只有两湾,即新河湾、宝塔湾;所谓“三湾子”说法,只是百姓口耳相传,约定俗成,史书中并无记载,其实就是指宝塔湾。宝塔湾在今天的文峰塔下,新河湾则在今三湾公园处。既然三湾并非由三道水湾得名而来,那么此三湾又作何解?根据扬州水利专家徐炳顺的观点,文峰塔宝塔湾过去称名三湾子。言下之意,三湾得名与宝塔湾的俗称有关。《京杭运河志》则表明,运河三湾是运河河道改直取弯修成的水路曲线,新河湾西折、东折两湾,加之北段宝塔湾东折所成一湾,迂回曲折,而成运河三湾景象。所以,三湾之名,实由运河水道三曲形状而来,非实有三道水湾由数词略称而得。

-02-

-昔日工厂变公园运河文化永流传-

“北有瘦西湖,南有古三湾”。

扬州运河三湾风景区位于古运河三湾段,景区规划建设以古运河为轴线、以运河三湾风景区为核心,打造与瘦西湖相呼应的城市南部风景名胜区、体育休闲区和旅游度假区。你可能怎么也想象不到,如此风光秀丽、景点丰富的运河三湾,在景区建设开发之前,竟是棚户区遍布、污水横流、垃圾成堆的环境面貌。近年来,扬州市利用三湾原有运河湿地资源,启动建设亩的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搬迁企业、拆除码头、清理违建,实施水系疏浚、驳岸改造、湿地修复,生态环境极大改善。

△搬迁企业还绿于民(相同地点对比)

△曾经杂草丛生现在绿意盎然(相同地点对比)

△清理违建还地于民(相同地点对比)

看着这些前后的蜕变,真的是天翻地覆。近年来,运河三湾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文明建设融合起来,通过整治改造,让古老运河换新颜,也为百姓小康生活打好生态底色。

-03-

-好地方,新三湾-

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省扬州市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了解大运河沿线环境整治和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等情况。

如今的三湾,风景美已不用多说。

游客服务中心、城市书房、游客驿站、健身步道、儿童游乐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让市民和游客感受到三湾悠久的运河文化。融入现代的古三湾,又欣逢运河文化发展新机遇。

6月13日,一场小型座谈会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召开。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说:"我们希望双方能共同努力,把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打造成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国家5A级景区。"

6月16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开馆,再加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扬州三湾核心展示园等项目,为扬州构建起一艘驶向未来的文化之船,这艘船将再一次从扬州古运河扬帆起航。

部分图片来源:清溪、袁海冬、网络

部分资料来源:央视新闻、现代快报、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