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映像江都大桥古镇走出ldquo维 [复制链接]

1#

初识“维扬二妙”,是见诸于年11月23日的《扬州日报》,上面刊载了朱广盛先生所写题为“维扬二妙”的文章。文章说,“纵览扬州文学史,……‘维扬二妙’便是清初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学流派。”因为“维扬二妙”之一的顾图河是笔者的先祖,因而此文引起了笔者的重视和收藏。

“维扬二妙”之称,并非是现代才有,在清代已经流传。《清史稿·文苑·史申义传》中说:“史申义,字叔时,江都人。少工诗,与同里顾图河齐名,称‘维扬二妙’。”可见,“维扬二妙”代表了清初的扬州学派。且桐城学派创始人方苞是顾图河门生,这就为扬州学派增色不少,让扬州引以为豪。

史申义

字叔时,一字蕉饮,生于清世祖十八年,康熙二十七年(年)进士,后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史申义的作品主要有《芜城使滇》、《过江集》、《过江二集》等。清代诗界泰斗王士祯颇赏识其诗,认为史申义和汤右曾能以诗传己衣钵。故史申义和汤右曾又有“王门二弟子”之称。

“维扬二妙”

顾图河

顾图河,字书宣,一字花田,比史申义早生6年。酷嗜文学,好学不倦。康熙三十三年(年)举一甲二名进士(榜眼),授文林郎、翰林院编修。后参与编篡《大清一统志》,任南书房行走、《方舆考略》撰辑总裁官、丙戌科同考官、湖广提督学*,教过雍正等小皇子。一生著作颇丰,有《雄雉斋诗集》六卷,《续集》十二卷,《湖庄杂录》十卷,《纪恩诗》二卷等。后人称之为文史大家和太史公。

对于他们二人的诗作,清人就有评价:史诗较有工力;顾诗较有才气。郑方坤的评论较为妥帖:“*门细腻而太史较雄肆。江文道有言:‘峨眉讵同貌而俱动于魄,芳香宁共气而皆悦于*。’维扬有二公,不仅以筱簜瑶琨称其华品矣。”

这“维扬二妙”是哪里人?

顾图河是笔者先祖,自是江都大桥人。可有关资料上只是说顾图河与史申义是同里,并未具体说明史申义是江都何地的人。

且有关资料说,顾图河家中读书处名为“春江草堂”,曾有史蕉饮等人来此处吟诗作画题词。这虽然让人知道他们二人友善,多有来往,但还不知史申义是哪里人。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近日12月3日的《江都快报》报道大桥镇六河村史氏宗亲理事会向江都区档案馆捐赠《史氏族谱》。

族谱中记载了史申义等名人。

原来,史申义就出生在大桥镇的六河村。

六河村地处大桥镇之东,与大桥镇相距不过十里,这“维扬二妙”确实属于近在咫尺的同里,从而解开了笔者头脑中的一个谜团。

大桥,是个千年的古镇

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而在清初走出了代表扬州文学的“维扬二妙”

这是这个古镇可书的一笔

更是这个古镇的荣耀。

来源:江都旅游

作者:顾仁

编辑:阿娇

扬州城东有花有水有田园

更多旅游资讯尽在“江都旅游”

敬请扫码或搜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