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解密扬州ldquo三湾rdquo [复制链接]

1#

三湾公园已成为扬州

又一张美丽的城市名片,

成为城市南部核心。

那么,

这里为什么叫“三湾”?

真的有三道湾吗?

它是怎么形成的呢?

扬州发布采访我市著名水利专家徐炳顺,

解开三湾之谜。

从明、清、民国地图地可以看出,扬州三湾实际上只有两湾,即新河湾、宝塔湾;所谓“三湾子”说法,只是百姓口耳相传,约定俗成,史书中并无记载,其实就是指宝塔湾。

宝塔湾在今天的文峰塔下,新河湾则在今三湾公园处。

宝塔湾之名始于明末清初

清初《读史方舆纪要》云:东深港(今名施桥支港),俱东面设防处也。又东五十余里曰宝塔湾,为盐盗渊薮(《楚漕江程》亦有此言)。宝塔湾之名首见该书,而且说明宝塔湾是盐盗聚集的地方。可见此时,新河湾之名还未出现。

清初《通天乐》一书云:钞关至南门宝塔湾一带河堤纤路,俱倾倒不堪,天有雨雪,每每伤损行人甚多。此也证明,明末清初有了宝塔湾之名。

清乾隆五十五年()前后,为加强漕运管理,命人用传统的山水画法精功彩绘大运河全图,即《九省运河源泉水利图》。该图上标明宝塔湾,而无新河湾。就是到了乾隆朝末年,新河湾之名还未出现。

道光末年《海国图志》云:“....若既闯入以后非北窥扬州,即西犯江宁。扬州宝塔湾回肠曲折,最便于伏火舟,断去路,惟运河浅狭,夷大舰不能入,其入者不过火轮杉板四五舟夷兵六七百人,即烬之亦无能大创.....”说明宝塔湾这个名字已用了很久。

徐炳顺特别提醒:扬州叫宝塔湾的地方有两处,另一处即《扬州画舫录》所说的“三汊河在江都县(今扬州)西南十五里,扬州运河之水至此分为二支......建塔名天中塔,寺名高旻寺,其地亦名宝塔湾,盖以寺中之天中塔而名之者也。”但此宝塔湾非文峰寺宝塔湾。

新河湾之名出自道光年间

道光年间《扬州水道记》问世。该记云:《明史·河渠志》:“万历二十五年(年)四月,江都(指今扬州)运河南门二里桥一带,水势直泻,为盐漕梗。巡盐御史杨光训请檄扬州知府郭光复,开自二里桥河口起,入西折而东,从姚家沟以入旧河,名宝带新河。此即扬州城南运河之新河湾也”。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中只有新河,没有新河湾一词;道光时刘文淇说“此即扬州城南运河之新河湾”,说明新河湾之名始于道光年间。至此,扬州城南开始有宝塔湾、新河湾之名。

民国时,扬州仍然是两湾——宝塔湾、新河湾,没有三湾子。

民国初年有一幅《里运河图》,该图对沿运各河段演变、地名记载得很细。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由江都(今扬州)向南至瓜洲只有宝塔湾、新河湾。

三湾子就是今天宝塔湾

今日扬州流传的城南三湾是新河湾、宝塔湾、三湾子。以上对新河湾、宝塔湾的来历有了交代,那么“三湾子”在哪里?

徐炳顺说:其实就是宝塔湾。年《京杭运河志》(苏北段)记载:文峰塔耸立于古运河南岸,扬州城西南角,俗称三湾子的地方。万历十年()文峰塔建成,运河三湾子也改成宝塔湾。这里可以看到,三湾子之叫法见于书籍,也不过是近20多年的事。在此之前,扬州的方志中从未见到三湾子之名。

以上典籍记载说明,扬州城南只有两湾,没有三湾一说。

历史如烟

往事钩沉

不论世事变迁

运河已流淌千年

扬州发布记者:姜涛新媒体编辑:东风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