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年第一场旅行,坐标扬州,两天半(紧凑些两天也够),适合周末或小长假。
行程概要:
DAY1:动车抵达扬州,东关街、古运河。(半天)DAY:瘦西湖、大明寺、个园。DAY3:何园、皮市街、扬州双博馆、动车返回上海。
行程必备:
交通:高铁或动车可直达(单程耗时约3h),支付宝扬州公交乘车码。住宿:建议文昌阁附近,通达各个景点。景点:“瘦西湖”“何园”“个园”“扬州博物馆”官微,线上预约购票,现场刷身份证直接进场。DAY1:东关街及周边下午出发,傍晚抵达,第一晚决定吃吃逛逛。主要步行路线为大东门街、彩衣街、国庆路(教场)、文昌中路、泰州路(古运河)、东关街。来到扬州,东关街算是必到的地方。不过,除了个园这样的沿线景点,这里就真的只是人很多很多的小吃小商品街了。我更推荐东关街周边的街区,真的好多宝藏,不论是街头小吃,还是各类餐馆,味道都很不错~烧饼、猪蹄、老鹅、叫花鸡、牛杂、烧烤、炸臭豆腐、桂花糕、糖葫芦……饿了多吃,不饿少吃。个人推荐长鱼面和藕粉圆子。刚入秋,鳝鱼熬制高汤,配以韭菜嫩叶,比起上海浓油重酱的鳝丝面,长鱼面更清爽温润。而藕粉圆子藏在小铺子里,五元一小碗,晶晶亮亮四只,弥漫桂花香气,弹性十足。教场区域美食很多,淮扬菜、火锅烧烤、奶茶甜品应有尽有。类似的美食街区其实每个城市都有分布,但教场的店铺结构确实不错。团禧:藏在教场区域的茶食店,绝对好看又好吃。甜点现点现做,流心内馅入口温热,很推荐。围炉小巷:教场区域的烧烤店,这样的烤串方式第一次见,口味无功无过,毕竟哪有不好吃的烤串嘛。冻杨梅倒是很特别,解渴生津,下次自己试一试~隔壁还有一家叫八大齐的烤肉店,人气特别旺,等位食客很多。DAY:瘦西湖、大明寺、个园今年春节本想去武汉过早,时隔大半年,能来扬州吃早茶也算是圆梦了。至于在哪里吃,网上有很多推荐,花园茶楼、趣园茶社、冶春茶社等等。我选择了东园小馆,连锁店,价格亲民,去瘦西湖顺路。蟹粉制品容易咸腥,如果本身就不怎么喜欢的小伙伴,此类菜肴慎选,其他一般不会踩雷。最喜欢三丁包,笋丁肉丁都好香~建议在早茶店打包一些包子、烧麦带走,好好逛瘦西湖的话,屯点干粮很有用。从文昌阁步行1.5公里左右能抵达瘦西湖南门,在途经的店里吃份早茶,步行就更不觉得远了。形成于康乾时期的湖上园林群瘦西湖,融南方之秀、北方之雄于一体,五亭桥、二十四桥等景点频频入诗入画,声名远播。由于计划去大明寺,买了瘦西湖-大明寺联票,选择游览线路是最完整的“南门进-北门出”,全程步行约4小时。节假日游客确实很多,但这里有摇曳的杨柳,清澈的湖水,错落的景观,总体上还是很适合踏春或者秋游的。要想登高看全景,大明寺的栖灵塔是不二选择。从瘦西湖北门出去后,步行10分钟就能抵达。需要强调的是,大明寺的票价并不包括登塔(额外支付6元),有电梯。俯瞰扬州,老城与新城从绿化覆盖度来说区别鲜明,谈不上多美,但入目尽翠,有水有树,挺舒服。当然,如果诚心礼佛,来这里更能值回票价。个园、何园,一个号称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一个号称晚清第一名园,一个是盐商所建、一个是官员所建,一个叠石精巧、一个建筑华美,各有各的妙处,只参观一家确实难以取舍。个园就在东关街区域,离大明寺、文昌阁更近,适合在这天下午前往,从大明寺乘坐公交可达。它最有特色的景观是后花园的四季叠石,所用的太湖石、*山石、宣石等石料单从运输来讲就很不容易。自助游的话,参观时推荐大家跟着其他队伍的导游走一走,蹭一波儿讲解,听懂石头的故事真的需要想象力~我是太湖石,猜猜我是什么季节(夏)DAY3:何园、皮市街、扬州双博馆从文昌阁乘公交,不出半小时就能抵达何园。建于清光绪九年的何园,主要由寄啸山庄(大花园)、片石山房(小花园)、住宅区(洋楼)三部分组成。何园的特色是中西合璧,无论是回廊、建筑、花园布局之类的大结构,还是窗户、栏杆、雕花之类的细节,都处处透露出园主人的巧思。从个人偏好来说,我更喜欢何园一些~皮市街就在何园附近,步行回宾馆的必经之路。彩衣街没有彩衣,皮市街也没有皮货。整个街区的主题大概就是慢生活,沿主路分布着一些比较有调性的杂货铺、民宿、咖啡馆茶社。主街不长,游客不多,适合拍拍照。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小彩椒,一株多色,好神奇。每到一处,博物馆算是一堂必修课。扬州双博馆,是扬州博物馆、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的简称,位于邗江区明月湖西侧。从文昌阁打车5分钟抵达,逛完再乘两站公交就可以到扬州站,交通很便利。现场可以租借自动讲解器(0元),整个逛一圈约1.5小时。逛下来,常设展相对有趣的是扬州古代城市故事馆、国宝厅和雕版印制展厅。扬州古代城市故事馆以扬州历史为脉络,展现扬州兴衰,能快速了解城市历史;国宝厅仅陈列1件展品,即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也是传世的三件梅瓶最精巧的一件,蓝釉纯正,白龙张扬,真的漂亮。雕版印刷展厅回溯中国雕版印刷的历史,再现扬州雕版印刷盛景,呈现雕版印刷工艺流程,适合科普。最后想分享一个,主角是它!是它!也是它——鸡头米汪曾祺曾在散文中写过:“鸡头米老了,夏天就快过去了。”鸡头米在我心中既好吃又浪漫。这次到扬州,路边常有水果小贩售卖鸡头米本尊,10或15元一个,声称剥开就能吃。亲测,外皮很扎,剥开很黏,咬开微苦,果实干涩。到此刻,我依旧没有明白如何生吃,也不知道能不能生吃,还是让它随风去吧~记一笔流水账,晚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