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让古运河重生从扬州施桥船闸看大运河的新 [复制链接]

1#

编者按:

一条“古运河”,南粮北运,涌动着千百年来中国的经济命脉和历史文脉;一条“新运河”,南水北调,构建起当代中国的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

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扬州视察,在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指出“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在江都水利枢纽嘱托“一定要确保一江清水向北流”。

近年来,扬州牢记谆谆嘱托,不负殷殷期望,统筹打造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让古运河重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护佑一江清水向北流……

长江与运河交汇处的六圩灯塔。张卓君摄

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贯通南北、货畅其流。近年来,扬州大力推进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让新时代的“黄金水道”发挥出日益巨大的效益。近日,记者走进大运河航道重要枢纽——施桥船闸蹲点调查,带您感受古老大运河焕发出的新活力。

蹲点

连续5年超3亿吨,通勤量全球内河运输第一

古镇施桥,长江与大运河在这里交汇,施桥船闸就位于这个交汇点上。

未到船闸,远远就能看到高耸江边的六圩灯塔,一艘艘船只在灯塔引领下,将满载的货物运往全国各地。

“施桥船闸是京杭运河入长江的第1个梯级,也是大运河航道最重要的枢纽之一。”在施桥船闸管理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过去,大运河航道主要是北煤南运。如今,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运河航道一方面是南沙北运,将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矿建材料运往北方;另一方面是运输钢材、机械设备等各种大宗货物。

“现在,施桥船闸的通勤量已超过长江三峡船闸,在全国乃至全球内河运输中都是最高的。”工作人员介绍,施桥船闸设计通过量只有1.5亿吨,但近几年通勤量逐年增高,年达到3.49亿吨。“我们目前是24小时满负荷运转,年有次日通过量超过万吨,其中,有一次日通过量达到万吨,是当时水运的全国纪录。”

年,京杭运河扬州段船舶通过量达到4.2亿吨、货物通过量达到3.1亿吨,相当于5条京沪高速(江苏段)、10条京沪铁路(江苏段)的运量。而施桥船闸是苏北运河入江的最后一道船闸,也是扬州水上的“南大门”。近5年来,船舶通过量连续5年超3亿吨,持续创造了全国内河船闸年通过量的新高。

通勤量提升的同时,软硬件条件也飞速提升。在停泊区,船主张俊从船舱拖出一根电缆接入船闸岸边的标准化岸电桩插孔后,拿起手机扫一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