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大业十四年(年)三月十一日晚,夜色正浓。
一、
司马德戡等人发动了兵变,率兵攻入隋炀帝在江都的行宫,一路上没遇到多少抵抗,叛军很快就打到隋炀帝寝宫附近。
隋炀帝听说有人叛乱,赶紧脱掉龙袍换成便装,带着十二岁的爱子杨杲逃往西阁。
司马德戡是隋炀帝的亲信爱将,被任命为虎贲郎将,统领骁果军屯驻于江都东城。
骁果军是隋朝的御林军,是隋炀帝的亲信卫队,他们身强力壮,骁勇善战,骁果军的名号就是这样来的。
驻扎在江都的骁果军将士多是关中人,久在江都,十分思念故乡,很多人都密谋叛逃回乡。
之前,关中华阴县令李孝常叛变,隋炀帝就囚禁他在江都的两个弟弟,准备处死。这件事对在江都的骁果军将士触动非常大。
骁果军将士家属都在关中,谁也不知道哪天亲戚也叛变了,到时自己肯定是要被连坐治罪的。
既然如此,还不如提前逃走,免得整天提心吊胆的。
产生类似想法的人很多,其中就有司马德戡、虎贲郎将元礼、直阁将军裴虔通等人。
三人就私下密谋起来了。
二、
司马德戡对两人说:“如今骁果人人都想逃亡,我想要跟皇上说,又怕会被诛杀;不说,之后事发,又要被灭族,怎么办?”
二人听完都慌了,问:“怎么办?”
司马德戡说:“既然如此,不如与骁果将士一起逃吧。”
这个建议得到二人的赞同!
俗话说,法不责众!
为了降低失败后的风险,三人需要拉更多的人一起参与叛逃。
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们又说动了内史舍人元敏,虎牙郎将赵行枢,鹰扬郎将孟秉,符玺郎李覆、牛方裕,直长许弘仁、薛世良,城门郎唐奉义,医正张恺,勋士杨士览等人。
众人一起约定在三月十五日,带领亲信一同逃离江都,回到关中。
司马德戡等人一开始并没有发动兵变的想法,他们只是想逃离江都。
当时天下大乱,隋朝早已失去对北方的控制权。隋炀帝眼见北方农民起义军发展迅猛,心灰意冷下不想北还了。
于是,命人修建丹阳宫(今南京),准备迁居那里。
骁果军将士一看,皇帝这是打算长居江都呀!
大多数将士就不干了,自己的家人可都在北方,随时都有可能被起义军攻掠,自己要回去保护他们,保卫家园。
再加上江都城早已断粮多日了,以至于密谋叛逃的事不断发生。
三、
按计划,司马德戡等人是打算在三月十五那天一起逃离江都的;如果计划得以实施,他们就能逃离江都回到关中,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兵变逼宫事件。
谁知中途出了点岔子,宇文智及突然跳了出来,打乱了原先计划,进而改变了整个江都的局势。
宇文智及是宇文化及的弟弟,隋炀帝对其非常宠信。
按《隋书》记载“智及幼顽凶,好与人群斗,所共游处,皆不逞之徒,相聚斗鸡,习放鹰狗”,典型的不学无术的官宦子弟。
这样的人有个特点,就是见利忘义又善于忽悠。
恰巧,跟司马德戡密谋的人里面,有两个人跟宇文智及的关系非常好。一个是赵行枢,另一个是宇文智及的外甥杨士览,二人私下把密谋告诉宇文智及。
得知司马德戡等人的密谋时,宇文智及大喜,心中就有了一个更大的阴谋!
宇文智及对司马德戡等人说:“主上虽无道,却还是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就是逃能逃到哪里去?如今是天要隋朝灭亡,英雄并起,不如不要逃了,留下来一起干票大的,如何?”
宇文智及确实会忽悠,再加上他隋朝贵族的身份,司马德戡等人很快就被忽悠瘸了,纷纷表示赞同。
于是,众人推举宇文智及的哥哥、右屯卫将军、许公宇文化及为盟主,打算发动兵变杀了隋炀帝。
说干就干。
四、
当天晚上,裴虔通与元礼带兵冲击左阁,直逼皇帝寝宫,此时隋炀帝早已得到消息,化妆潜逃了。
叛军扑了个空,后来在宫人的指引下,找到躲在西阁的隋炀帝。
眼见大势已去,隋炀帝还想做最后一搏,他隔着窗扉对叛将裴虔通说:“你不是我的老部下吗?为何要反?”
裴虔通回答说:“臣不敢反,但将士思归,想要奉陛下回京师而已。”
隋炀帝一听这话,像是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似,赶忙对众叛将解释道:
“朕正想要回去,因为江上米船还没到,现在就与你们一起回去吧!”
隋炀帝应该是被吓到了,这个时候说出这样的话,别说裴虔通等人不会信,就连他自己都未必会相信的。
自从到了江都,隋炀帝荒淫益甚,行宫中有一百多个房间,都十分舒适豪华,以美人居住其中,每天令一房为主人。
城内的百姓和将士都缺衣少粮的,隋炀帝与萧后及他宠幸的姬妾却还一房挨一房依次宴饮,酒杯不离口,奢侈至极。
这种奢侈的生活,早已磨灭了隋炀帝的意志。他已经不想离开繁华的江都,回到满目疮痍的长安城去了!
五、
到了早上,一脸懵逼的宇文化及在叛军的拥护下,战战兢兢地往城门走,口中不停地念着“罪过”。
司马德戡等人早已在城门迎谒,见到宇文化及后就将其引入朝堂,拜为丞相。
眼看裴虔通等人无法被说动,隋炀帝知道再抵抗已经毫无意义了,于是就束手就擒走出西阁。
裴虔通对隋炀帝说:“百官都在朝堂,陛下须亲自出来慰劳。”
说完,就把自己的马拉过来,逼迫隋炀帝上马。
隋炀帝一看马鞍太破旧,死活要换一副新的才肯定骑上去。
没办法,裴虔通只能叫人拿来一副新的马鞍换上,隋炀帝才心满意足地骑上马,往朝堂走去。
不得不佩服隋炀帝的心态,死到临头了,还有心思嫌马鞍破旧。
看来是平日里奢侈惯了!
六、
很快,隋炀帝就被带回到朝堂,裴虔通、司马德戡等拔白刃侍立,宇文化及则坐在皇帝宝座上。
见此情景,隋炀帝自知是活不成了,叹息一声后,说:“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锋刃!取鸩酒来!”
天子自有天子的死法,这是隋炀帝最后的尊严,他想要给自己选个最痛快的死法,那就是喝毒药。
隋炀帝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平时都会随身携带一瓶毒药。他对宠幸的姬妾们说:“若贼至,汝曹当先饮之,然后我饮。”你们先死,我随后就到。
等到兵变发生时,回头去找毒药,左右都逃散了,竟未能找到。
此时,他还想着叛将们能大发善心,给他一瓶毒药了结自己。
叛将们不想让他如意,而是为隋炀帝挑选另一种死法—缢杀。
隋大业十四年(年)三月丙辰日,隋炀帝被缢杀在江都行宫,时年五十岁。
七、
临死前,隋炀帝承认自己有负于百姓,但是对官僚阶级却没有任何不薄。
有意思的是,最终取他性命的,竟是他最宠信的那些官僚阶级。
隋炀帝在位十四年,平均差不多一天有一万人死于非命,短短的十来年光景,总共三千多万人,就这么没了!
单就这条,足于称隋炀帝为暴君了。
隋炀帝死后,遗体由萧皇后和几个宫女拆下几块红漆床板,拼成一口小棺材,草草埋葬在江都宫西院的流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