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源于京口王氏的大桥嘶马佘板王氏江都大桥 [复制链接]

1#

源于京口王氏的大桥嘶马佘板王氏族谱

据光绪癸巳年双柏堂《王氏家乘》载:京口王氏为琅琊王氏之后,宋南渡王伦、王柟随朝到临安任职,传到王三一与族南迁侨寓维扬柳巷,数传元朝兵变,王伏七避迹开沙,京口开沙王氏始迁祖,传四世王端四兄弟又由开沙迁到顺江州,至清乾隆间沧波告变,江洲坍塌,族人迁徙纷然,有居住江上各洲、有迁居江都大桥嘶马、佘家板、有迁居仙女镇、小纪镇等地。

迁祠记写道:明中业王华南在顺江州五接巧续创“双柏堂”宗祠,清朝初,江洲涨坍严重,于是将祠堂拆除,寄存在对江五峰山,八年一件都没有丢失。后又建三层祖庙,直到道光年间,波涛汹涌,四处坍江。幸好有王辅人、王辛斋、王晓云已经住在大桥嘶马,于是将神主、瓦木等运到嘶马镇赵家巷,重新建祠堂。

嘶马“王双柏堂”占地8.3亩,门房三楹,享房三楹,寝室三楹,左首对照,厨房三楹,讲堂厅屋三楹,厅后名宦祠三楹,祠后节孝祠三楹,宅外东北角看祠人住屋三间,右首余地甚宽备用。

王春林,字蔚亭,号楚翘。天性孝友,禀赋迥异,父亲在楚为官,春林专以家事,弃儒而贾,经过十年丰于财,家业甚隆。在永奠洲开新滩涂千余亩,开港筑堤,耕田筑室。尽孝道,亲手足,训子侄。居心端,干事敏,接物宽,居家俭。道光年间,祖祠逼近坍江,邀请族人在嘶马迁建祠堂,并置秧田亩,充当祠堂的资费。

王景曾,讳心沂。生性质直,弃举助业,兢兢业业。因沧桑告变,坍患逼近,于是由顺江洲迁徙到江都大桥佘家板,置田产,造屋宇。生子五人,孙二十多人,俱能勤耕读,各自成立,光大其门。

此外还有王梅严迁居广陵东北乡樊水;王朝选在仙女镇开钱铺,王锦江在仙女镇经商;王益三劝族人迁居江北,地高无水患,风俗勤俭,为子孙长久计议;王辅人等遂卜居嘶马乔梓阁,辛丑年江水泛滥,饥民到处都是,王辅人倡议赈灾,先将藏谷拿出来,设粥厂以救济,次年青黄不接,王辅人又在宅前给饥民散粥。

京口王氏在嘶马定居,后裔分散居住在嘶马镇、乔梓阁、戴家桥、佘家板、仙女镇、小纪镇等处,枝繁叶茂,耕读、为官、经商比比皆是,乐善好施,积善积德,为一方之望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