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十大昏君之隋炀帝,三游江都三征高丽隋 [复制链接]

1#

隋炀帝,这个被誉为千古一帝的统治者,不仅开通了大运河,还开创了科举制度,结束了中国上百年的分裂局面。然而,尽管他的功绩斐然,后世的评价却并不高,被视为昏君。

三游江都

隋炀帝的三次游玩江都,可谓是荒淫无度,劳民伤财。公元年的秋天,刚刚竣工的通济渠,为隋炀帝的首次南游铺平了道路。他乘坐的龙舟高达四层,长尺,船上巍峨的宫殿和上百间宫室,装饰得富丽堂皇。随后,还有高层的水殿9艘备用。接着是各种豪华大船,如漾彩、朱鸟等,数千艘之多,供王公贵族、后宫妃嫔、文武官员、僧尼道士等各阶层人士按等级分别乘坐。再后面的几千艘船,装载着卫兵以及武器、帐幕等。上万艘大船首尾相连接,在运河上排开,竟长达余里。运河两岸,步行拉纤的民工有8万多人,还有两队骑兵夹岸护送。巡游人员一路上都纵情享乐,船上灯火通明,歌舞鼓乐之声通宵达旦,远传数里之外。沿途里内的民众,被迫筹办珍贵食物“献食”,不少百姓被弄得倾家荡产。炀帝到达江都后,极尽荒淫奢侈之能事,胡作非为闹腾了半年才回到东都。

第二次和第三次游江都,隋炀帝也是兴师动众,大肆铺张浪费。他于公元年和年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江都巡游,每次都兴师动众,搜刮民脂民膏而大肆铺张浪费。

在第三次南游之前,炀帝指令江都新造数千艘船,要比以往的更大更华丽壮观。小官员崔民象、王爱仁等上表谏阻南游,希望能稍作节制,却被以忤逆罪名诛杀。于是,第三次游江都时,地方官们争相献礼,献礼多的就得到封官许愿,送礼少的就罢免辞退。在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引导下,地方上的贪官污吏也趁机残酷剥削民众,以筹备贵重的“献礼”。江淮一带的百姓穷困得连树皮草根都吃光了,被逼到了人吃人的绝境。

在第三次南游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趣事。当时有个叫王世充的官员,为了巴结隋炀帝,特意在江都建了一座乾阳殿,高数十丈,极其华丽壮观。可是隋炀帝却因为这座宫殿建得太高大而觉得不舒服,就问身边的人:“这房子的高度和我意不?”一个叫段文洽的官员听后便回答道:“陛下这座宫殿已经比天子的三座城楼还高啦!”隋炀帝听了之后非常高兴,就赏了段文洽一百两黄金。而这个段文洽也因此升了官。

然而,这个隋炀帝三次游江都的奢侈浪费却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他的荒淫无度使得民不聊生,许多人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家园逃荒去寻找生存的地方。而那些留在故乡的人们则被迫为隋炀帝的奢侈浪费付出沉重的代价。他们为了筹集贵重的“献礼”而被迫卖掉自己的土地、房产、甚至妻女。许多人因此沦为乞丐、流民、甚至饿死街头。

这个隋炀帝三次游江都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帝王荒淫无度对百姓造成的巨大灾难和痛苦。

三征高丽

三征高丽,又称三征高句丽,是隋炀帝杨广在公元年至年对高句丽进行的三次大规模战争。这三次战争都是隋炀帝亲自指挥,可谓是倾全国之力。从公元年开始,刚刚结束江都巡游的隋炀帝就开始为这次东征筹备粮草军备,到了公元年二月,隋炀帝正式发兵,开始了第一次东征。

然而,隋炀帝在征伐高句丽时,因为不信任部下、战略指挥不当以及战术失误等原因,导致隋军在辽东城久攻不破,战斗力大打折扣。同时,由于隋炀帝的指令繁琐复杂,使得隋军在战场上无法灵活应对高句丽军的战术。最终,隋军在宇文述和来护儿两路大军的连续失败下,被迫撤军,第一次征伐高句丽以惨败告终。

第二次东征在第二年正月就开始计划了。隋炀帝在第二次征伐高句丽时,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允许将领相机行事,并采用了多种攻城方法。然而,在即将攻破辽东城的关键时刻,后方发生了杨玄感叛乱,隋炀帝不得不撤回军队平息叛乱。为了不让高句丽军察觉,隋军将所有军资器械和攻城器具都原地不动,但最终第二次征伐高句丽也以失败告终。

到了大业十年(公元年)四月,隋炀帝第三次东征高句丽时,虽然已经天下大乱,农民起义遍及全国,但隋炀帝仍然坚持征战。来护儿率领水军渡海,进军到了卑奢城,击败了高句丽守军,准备直取平壤。然而,高句丽国王高元遣使请降,隋炀帝接受了投降,命来护儿班师。然而,高句丽国王却没有按照隋炀帝的命令入朝,并且还扣留了大量被俘的隋朝军民。到了唐朝初期,使节到高句丽时看到大量当年被高句丽俘获的隋人,他们看到使节后痛哭流涕,整个郊野都回荡着他们的哭声。第三次东征高句丽在所谓的“胜利”中结束。

三征高句丽给隋朝的统治带来了十分负面的影响,加速了隋朝的灭亡。这场战争不仅让隋朝损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让百姓对隋炀帝的统治产生了更大的不满和反抗。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催生了唐朝的建立和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