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长江中唯一的沙洲城市,城在江中,四面被江 [复制链接]

1#

咱国家的第一大河是长江,它一路往东流,不停地冲刷着大地,带走好多泥沙,这些泥沙在宽阔的河道里沉积下来,就形成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岛屿和沙洲。要说这里面大家最熟悉的,那得是处在长江口的崇明岛了。

崇明岛有平方公里那么大,是咱国家第三大岛,也是长江里最大的沙洲岛,现在那儿是上海的崇明区。年的时候,崇明区的GDP是亿元。有人就讲了,崇明作为上海的一个区,这GDP也太少了吧。那确实,在上海的16个区里,崇明区是排在最后的。排第一的浦东新区GDP是亿元,崇明区的GDP才到人家的一个零头。就算是倒数第二的金山区,GDP也有亿元呢,是崇明区的两倍。

可别忘了,崇明区就只是个岛,交通不方便。再说了,崇明岛那可是定位成世界级生态岛的,不许搞工业开发,就连岛上原来的养殖业都在不停淘汰呢,能有这样的GDP就算不错啦。而且呢,亿元的GDP其实挺厉害的了,起码超过全国一半的区县呢。

要说崇明岛作为一个沙洲岛,经济算是挺不错的了,不过长江里还有个沙洲岛,经济更厉害。年这个岛的GDP达到亿元,比崇明岛多了亿呢,都快够着全国百强县的标准了,这个岛就是扬中岛。

另外,好多人都不知道,扬中岛是长江里的第二大沙洲岛,有平方公里,比崇明岛的三分之一稍微小点。扬中岛经济挺厉害,那是因为扬中市在这儿呢,这个市就在岛上,在江中间,扬中市也是咱国家唯一一个被长江围着的城市。

从外表瞅,整个扬中岛像个卧蚕似的泡在江水里。这岛北边是长江主航道,南边是窄点儿的夹江。长江本来往东流,到扬中岛这儿猛地一拐朝南流,来了个九十度大拐弯,接着又折回往东流了。

瞧瞧这岛上城镇的分布,主城区在北部呢,那建筑密密麻麻的,比崇明岛的可密集不少,这岛上大概有28万人口。扬中岛地势低,为防洪水,岛上的人在四周修了公里长的防洪大堤。

扬中市啊,实际上是由四个岛构成的,其中最大的是扬中岛,另外还有三个小点儿的岛,一个是雷公咀,一个是西沙岛,再一个就是西来桥岛。

扬中岛北部的长江主航道中有个雷公咀,面积大概8平方公里,这儿主要搞水产养殖,岛上住户少得很。

在扬中岛西边有个小岛叫西沙岛,也叫小泡沙,形状是三角形的,目前还没开发呢。

扬州岛南边是西来桥岛,这个岛要大一些,面积大概有19平方公里,扬中市西来桥镇就在这儿,这儿的人口差不多2万。

扬中市是由好几个岛组成的,可这几个岛的面积小得很,加起来总共才平方公里,扬中就成了江苏省面积最小的市。

那扬中岛这个长江第二大岛咋形成的呢?要知道,要是算沙洲岛,这岛不在长江口,可面积却特别大,从北边的长江主航道到南边的夹江,最宽的地儿有11公里还多呢,这宽度都远超长江平均宽度了,难道以前长江这儿就这么宽?或者扬中岛是长江从陆地割下来的?

其实吧,原因挺简单的,好几千年前,扬中这地儿就是长江的入海口。

有一张东汉时期长江口附近的地图,从这张图上能看出,当时长江口在扬州那旮旯,意思就是从扬州出去就能到大海了,那时候连扬中岛的影儿都没有。

东晋那会儿,扬中附近才有了些小沙洲,到隋唐的时候,这些小沙洲就连成带状了,到宋代,面积变得更大了,而真正让扬中岛加快形成的,得是黄河改道那会儿。

年,黄河改道往南流,抢了淮河的道儿,奔海去了,这情况从南宋到元明,持续了好几百年。黄河这么一搞,有时还直接闯进了长江河道,三条江都并一块流了,河口在扬中岛北边。就这么着,黄河把泥沙一股脑儿倒在扬中那一带的沙洲上,让沙洲变得越来越大。

在清朝的时候,出现了数十个沙洲,都叫太平洲,年设了太平厅来管着这儿。年,太平厅改成太平县了。到了年民国那会,因为怕和别的省份的太平县弄混了,就改成扬中县了,意思是在扬子江里的城市。扬子江呢,就是南京往下到长江口那段的叫法。

扬中市的历史不长,它正式成为独立行政区到现在才一百多年。扬中市的诞生,意味着长江里的一片沙洲慢慢变大,最后变成了岛,这也是长江造陆的一个证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