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来这里,揭秘尘封的运河历史,诉说古汴的兴 [复制链接]

1#

年4月26日

作为泗县千里汴河第一馆的泗县隋唐大运河博物馆试开馆

短短两个月时间,泗县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就接待了近2万名泗县及周边县市区的参观游客,全面展示了隋唐大运河泗县段的历史文化积淀,对传承和弘扬运河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年6月22日

隋唐大运河继黄山和皖南古村落之后

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再添世界文化遗产

形成了南有黄山

北有运河的文化旅游新格局

近年来,泗县为了打造水韵泗州这张靓丽名片,将古老运河与泗州历史文化有机结合,在全国全省有着独特的世界文化遗产隋唐大运河“唯一”活态遗址的泗县运河岸畔,修建了一座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泗县隋唐大运河博物馆。这个盛夏,小编不妨带着您一起去先睹为快吧!

泗县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是我县刚刚建成的一处市民文化休闲新去处,位于泗县开发区东北部十里长庄北岸。整座建筑为汉代古建筑风格,灰瓦白墙,粗狂大气,彰显古泗州深厚雄浑的历史文化积淀。

进入馆内,迎面屏风前大型多媒体播放器显现眼前。作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一部中国大运河历史及泗县跟隋唐大运河的历史渊源来龙去脉视觉立体呈现于游客眼前。

从屏风东侧深入,在水路繁花厅,可瞧见当年作为重要交通大动脉的隋唐运河开唐宋盛世之景。展厅壁画之上,大运河两岸百姓生活图景,古代劳动人民在运河码头辛勤忙碌场景均历历在目,足见当年古老泗州繁盛至极。

隋唐大运河是我国隋代开始开凿的一条举世闻名的人工河,最早开挖于公元年,全长公里,是当时我国东西水上交通的大动脉。历经隋、唐、五代、宋、辽、西夏、金、元八个朝代,通航了余年之久,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途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九州。

从楼梯迈步至二楼。在第一展厅,水母娘娘沉泗州神话传说塑像栩栩如生居中呈现。

作为一名泗县人,或者来泗的游客朋友,您了解水母娘娘沉泗州这个经典神话故事吗?小编再给您讲述一遍吧:

水母娘娘沉泗州的传说

相传在隋朝末年,有一个水怪水母娘娘,她有一副水桶,能盛下五湖四海的水。她就凭着这副水桶常常在人间发水作怪,害得老百姓没有好日子过。有一天,水母娘娘担着水桶泗州城去作怪,走到城东边,感到有些累,便放下水桶,坐在路边一棵大树下歇歇。这时候,八仙中的张果老正在天上悠闲的闭目养神,忽然一阵心血来潮,忙掐指一算,大吃一惊,说了声:“大事不好!水母这老妖怪又要发水害人了!连忙骑着他那粉嘴画眉小毛驴报告玉皇去了。

这时候玉皇正在天宫里喝酒,还有几个漂亮的宫女在跳舞,像一群蝴蝶忽上忽下的飞翔,喜得玉皇咧着嘴,两只眼笑成了一条缝。

张果老下了小毛驴,忙进宫向玉皇说:“禀报玉皇,今天午时三刻,水母又要在泗州一带发水害人,凡间百姓要有一劫,请玉皇火速派兵捉拿。”

玉皇正在享乐,哪有闲心听这一套,不高兴地指着张果老:就你整天凡人凡人的,哪来恁些唠叨话!”

张果老见玉皇不理睬,又说:“泗州有十几万老百姓,水母一发水灾,这些人的生命财产就全完了!”

玉皇一听这话,怒气冲冲地说:“淹个小小的泗州城有什么大不了的!”

张果老还想再说话,就被玉皇身旁的四大金刚撵出了宫去。就这样,张果老吃了闭门羹。作为一个忠厚善良的神仙,张果老想,做为玉皇大帝你可以整天吃喝玩乐不管事,我可不能见死不救。于是张果老便骑着小毛驴从天上下到了凡间,摇身一变,变成一个60多岁的,穿着土布衣裳的老头子,一手牵着小毛驴,一手理着四五寸长的胡子。

不多时,这老翁骑着毛驴找到了水母,然后称我这个毛驴渴了,想喝点水,水母这个时候想了,一个毛驴能喝我多少水呢,我这桶里装这个五湖四海三江水,你毛驴能喝多少啊,于是也就同意让它喝了。

张果老谢了一声,忙将小驴牵来喝水。这头小毛驴是仙驴,一口能喝一海的水,只三五口便把水母的两桶水喝完了,水母见状,大吃一惊,忙上前阻拦,可是已经迟了,两只桶里只剩下一些泥浆了。再转脸看老头和毛驴都不见了。于是水母知道中计了,于是恼羞成怒,把这个水桶里边的水全部倒掉,这么一倒,就是这个水桶里边剩下的一点水把整个泗州城乃至明祖陵全部淹没了。

此时的老百姓有的爬在屋顶上,有的坐在大木盆里,有的爬到树上,有的坐在船上,庄稼被淹了,房子被冲到了,水上漂的到处是家具和人牲口的尸首。刹那间,哭声震动天地。

这个时候张果老正骑着毛驴往天上去,忽然听到下面哭声一片,就拨开云头往下面一看,发现下面的老百姓可遭大难了。心想,这个水妖剩下一点泥浆都要作怪,我非得狠狠地惩罚她一下。想罢,便用小皮鞭打了小毛驴一下,又从天上下来,落在泗州东南的小山洼里,将小毛驴变成一间草庵,自己变成老奶奶在那里卖面条。

水母见桶里的泥浆就把泗州淹了,心中也很快活,便担着空水桶摇摇晃晃来到了老奶奶的草庵跟前,只见锅里的水滚开,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散发出扑鼻的葱花香味,水母这时肚子也确实饿了,便坐在草庵前歇歇。

老奶奶问:“大姐你上哪里去?”

水母扯谎说:“我家在州里,回家。”

老奶奶说:“你可不能回去,州里已经遭水淹了。”

水母又假装伤心地说:“那我这妇道人家可怎么办呀?”

老奶奶说:“哎,都是苦命人啊,你要不嫌脏,就在我这住几天,等水下去了再说。”

水母说:“那就谢谢老奶奶啦。”

老奶奶说:“没什么,你跑路一定饿了,先吃碗热面条吧!”说罢便端了碗面条给水母,水母先前还假意说不饿,其实肚子早饿了。老奶奶一个劲地劝她吃,推让了一会,水母接过碗,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刚吃大半碗,便觉心疼的要命,连忙张开大嘴,想把面条吐出来,可是不行了,只见水母浑身发抖,嘴里冒血,在地上乱打滚,转眼之间变成了披头散发、青面獠牙的妖怪,没有喝进去挂在嘴上的面条,也已经变成扁担粗的铁锁链,从嘴里锁到胸口。

这时老奶奶又变成张果老,草庵也变成小毛驴,张果老拉住锁链厉声说:“从今以后,再也不准你害人了!张果老然后把这个水母给她捉拿住,把她囚禁在一个八角琉璃井中。

展厅墙壁之上,还分别记录下一些泗县跟古老运河有关的历史风物。诸如隋炀帝下扬州“纳黍行舟”和侍女拉纤的故事,当年水韵泽国古泗州东坡酥酒的来历,泗县西关古运河边朱桥老古槐树等等。

在帝国开河厅,一个巨大的沙盘,形象再现了当年声势浩大的人工开凿隋唐大运河缩微场景。让人不禁感叹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是伟大的!

在隋炀帝下江南厅,隋炀帝蜡像站立游船之上。因为开凿隋唐大运河,历史对他褒贬不一。特别是在民间,百姓大都传说隋炀帝开挖通济渠是因为其想下江南观琼花所需。从历史角度来讲,隋炀帝当初开挖通济渠应该是出于治国所需,即隋王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全面需要才开凿的。如果仅仅将其理解为以游江都赏琼花为目的,这未免有失偏颇。

出博物馆主楼至西小院,可见当年运河边上一般农家吃水古井一口。“有井的地方,必有人家。”听导游介绍,此处是依照当年泗县古运河边十里井村庄原景复建的,古色古香,再现了当年运河人家原汁原味生活图景。

从小院西行数步,便来到博物馆的西厢房。进的门来,出土于我县隋唐大运河曹苗河段的一件重要文物——镇水神兽冲门卧居。这是我县文物收藏爱好者自愿捐赠给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崔文柱一家四代保护运河出土文物事迹

年4月,泗县大运河边出土了一件雕刻精美的镇水石兽,这件文物能够保存完好得益于曹苗村崔庄崔文柱一家用心的保护。原来,50多年前,崔文柱的爷爷崔孟铭老人把被推进河里的镇水石兽抬到家中,秘密埋藏在自家门前路边树下的僻静处,小心守护起来。崔孟铭老人临终前,一再叮嘱孙子崔文柱、孙媳乔宏英用心保护文物,将来捐给政府保管研究。此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埋藏运河石兽的地方数次修堤修路,每一次施工,崔文柱老两口都默默守护在旁边,防止施工对运河石兽造成破坏。年4月,崔文柱老人通过巡查发现,崔庄一带有行迹不明的人员出没,因担心文物遭到破坏,一家人经过商量,紧急联系了文物部门,希望能够把石兽挖出来交给政府保管。4月29日下午,在崔文柱一家的大力协助下,埋藏了50余年的运河石兽重见天日,得以展现其精美风采。

崔文柱一家四代人默默付出,让运河文物得到保护和流传,书写了一段感人的故事。年9月,崔文柱获得“宿州好人”称号。

历史上作为中国东西走向水运交通大动脉的隋唐大运河流经泗县,也必然成就了当年古泗州城的繁盛。驿站、瓷器店、客栈酒肆等店铺鳞次栉比,当年古泗州的繁华自不用言说。

近年来,为了打造水韵泗州这张靓丽名片,泗县将古老运河与泗州历史文化有机结合,除泗县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之外,运河人家园林景区、省级特色小镇泗县运河小镇、古汴廊桥、运河遗址公园等一系列以运河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产业应运而生,相信,不久的将来,泗县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将逐渐做大做强,泗县也必将成为我省大运河文化旅游重要基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