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抗白癜风你我同行 https://m-mip.39.net/nk/mip_5777869.html说起年羹尧,就不得不说说这人的经历,年羹尧此人从小就颇有才华,康熙三十九年中进士,便得到了康熙的重用。到了雍正继位后,青海地区发生了叛乱,局势刻不容缓,这时雍正任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统领西陇各地将领,镇压叛乱。当年羹尧凯旋而回后,雍正破格恩赏,将其封为一等公,一时风光无限。年羹尧有风光的时候,也有最惨的的时候,当年因为把“朝前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青海之功尽数抹去。俗话说的好,墙倒众人推,当年羹尧被捉拿入狱时,群臣在大殿之上,弹劾年羹尧的折子堆积如山,细细整理出来,所罗列的罪责有百十来条,条条都是死罪,即便是诛三族都是轻的。但是即便是如此,雍正皇帝还是没有对年羹尧满门抄斩,扔为他家人留了一条后路。在封建社会里,皇帝就代表着权力,而权力又象征着绝对的权威,这种权威是不容他人冒犯的,否则它将杀死一切敢于对抗的人。即便你是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也不例外。最终年羹尧在京城的大狱之内,迎接他的是一道圣旨:准其自尽。注意这个“准”字,代表着他躲过了极刑。是恩赐。年羹尧死后,雍正皇帝还是比较宽待他的家人,他的父亲年遐龄,哥哥年希尧被夺了官职,免去他们的株连。毕竟年羹尧的父亲和哥哥没有罪,而且年家早在明朝时候,就是官宦世家,他的父亲在六十二岁的时候,康熙皇帝亲自嘉赏:准许其带着官职退休。通过这事可见其家世也是非常了得。年羹尧家人被杀的只有一个儿子年富,盖因年富这人也是嚣张跋扈的主,同时因为早年也参与不少事情,所以被杀了,至于其他的子女,十五岁以上的全部流放戍守边境,十五岁以下的,统统放掉。雍正之所以放过年羹尧家人,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年羹尧的妹妹敦肃皇贵妃,这年妃据说是与雍正皇帝的感情非常的好,一生为了雍正皇帝剩下过很多孩子,只是不幸的是多数都夭折了,由于这个原因,这年妃也是身心疲惫,早早过世了,雍正皇帝对于这给妃子也是非常的疼爱,所以对于她的家人也是网开了一面,没有赶尽杀绝。那么这些没有被杀的家人又是去了哪里呢?当然京城肯定是呆不下去了,留在这里,以前年羹尧得罪过的人,不知会怎么对待他们呢。所以只能改姓换名选择离开。一种说法是:雍正四年,一行家人,带着家眷,财产,落寞的出了城门,送别的只有派去的差役,以前门庭若市的场景,仿佛是过往云烟,常来做客的官员没有一个送行。而这一行人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一个年轻的壮年,全是些老人和15岁以下的孩子。可见人情冷暖,遇事才知。曾经风光无限的年大将军,如今家人却落到如此地步,真是可叹,可悲。他们经过长途跋涉,最终在江都县这个地方落脚了。但是,年羹尧曾经是无人不知的大将军,以“年”姓自居太显眼了,于是决定把姓氏改掉,可是直接给成别的,舍弃年姓,又舍不得,于是决定把年倒过来,改成了“生”字吧。现在江都这个地方,听说“生”姓的人很多,也许就是年羹尧的后代。另一种说法是:年羹尧也有几个忠诚的部下,其中一个叫岳忠举的人,冒着杀头的危险,带着年羹尧的其他儿子们,来到了山西的一个小山村里,后来又带到甘肃武威境内,年姓改为“连”姓。据说,后来连家人为了感恩岳忠举的义举,家族规定:连氏的后代子孙每年都必须到岳中举坟前祭奠,而连氏子孙现在仍然会念叨一句话:“没有岳家坟,就没有连家人”。后来这些年,在甘肃的一个小山村中,听说有年羹尧留下的半截玉带和半截剑,还有年羹尧的画像,都被保存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