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长江滚滚向前生活蒸蒸日上人民网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最新诊疗共识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10624/9101650.html
“鱼又大,虾又肥,石头缝里捉蟛蜞。”江苏南通任港街道居民王建萍说,那些少年记忆,好多年不见踪影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南通14公里的长江岸线上,筑起了围墙、拉起了铁丝,“老港区、旧厂区、破小区”犬牙交错,隔断了人与大江的联系。年开始,南通决心打赢五山及沿江地区修复保护翻身仗。打击非法码头、非法采砂、非法捕捞;修复腾出沿江岸线5.5公里,新增森林面积6平方公里;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的14平方公里土地,超过2/3免费开放……与南通相仿,从宜居可人的临江小城,到区域中心的跨江都市,长江岸边,一个个记忆中的“亲水城市”,又回来了。临江又亲江——滨水空间正在形成顺着江岸延伸入江,安徽铜陵的滨江图书馆就像一座玻璃做成的邮轮停泊江边。观江平台上,读者手持书卷,沐浴江风,凭栏远望,烟波浩渺。这座图书馆由废弃的四通码头改建而成,如今被誉为“最美江边图书馆”。“这儿一眼看去都是绿色,太舒心了。”市民章玲家距此不远,图书馆开馆3年来,她一直是这里的常客。类似的滨江阅读点,在当地还有不少。它们点缀在城市的水边,展现出这座因铜而兴的矿业城市的秀丽一面。在上游的重庆市渝北区铜锣山,离长江不远处,有一片湖泊群,五彩缤纷,犹如宝石坠落人间,人称“小九寨”。铜锣山能成景点,外人或许不大明白,但石壁村村民曾德义却清楚背后的艰辛。这里曾是渝北最大的石灰岩矿坑遗址,粗放开采留下40多个大型露天采坑,流入长江的御临河也变了颜色。近年来,渝北人痛定思痛,决心修复伤疤。渝北启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系统修复,统筹开展“山上”“山腰”“山下”综合治理。树聚为林,水汇成湖,当地生态发生根本性改善。渝北区将部分土地复垦为耕地,或栽种果林。石壁村民用土地入股,主要栽种李子树,曾德义每年能分红1万多元。生态好了,游客多了,村民还吃上了旅游饭。曾德义也开起了餐馆,“等公园建好了,游客会更多,肯定挣钱!”“滨江百米花廊”“长江公园三角梅长廊”……如今一到春季,四川宜宾市民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