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桥古镇,曾名白沙续六扬州江都大桥 [复制链接]

1#

为了考证大桥镇曾名“白沙”,小编曾在《江都史话》上连续撰写了十七篇文章。即《大桥古镇,曾名”白沙”一-十二》与《大桥古镇,曾名“白沙”续一-五》,力图从大桥镇的地质地貌的自然因素,明清时代的族谱以及古人诗词等相关资料中证实大桥镇曾名“白沙”的地理实体形态特征因素与历史的时间与空间形成的史料依据。

尤其是居住在大桥周边的昌松戴氏与焦氏,花荡的石氏,中闸的乔氏,嘶马的祁氏,宜陵的谢氏以及居住在大桥本镇的童氏,袁氏以及董氏等氏族族谱上都白纸黑字,明确记载了大桥镇曾名白沙的历史事实。

小编最近又获得一套四卷本的大桥徐氏族谱。大桥徐氏自明代就从海陵举家迁至大桥镇。到清中期以后,因经商而崛起,逐渐成为大桥镇上的望族之一。徐氏家族在“奉世业,运长才,益隆然起”以后,便积极投身大桥镇上的公共事务,主动参与到清廷地方应对嘉道以后的社会变局之中,取得地方*府与百姓的信赖,从而大大提高了徐氏家族的地位与威信。徐氏家族后来又把这种耦合关系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乃至全国解放前夕,故而,一直保持兴盛。

徐氏住宅

据雍正十年由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景考祥(宜陵人)撰写的《徐氏宗谱序》载:“其始迁一世祖则信公,有明茂才,世居海陵,其迁于大桥也,盖馆于斯家于斯焉。自茂仁公至信公凡六世,自信公至今又十四世,原原本本,继继承承,派别分支,秩然而紊也。”可知,世居海陵的徐氏自明代信公时,就因馆于大桥为塾师后,便迁居大桥镇,至雍正年间已绵延十四世。

据清代道光年间举人,后任江西余干等县知县的李寅清(大桥镇人)撰写的《访陶公传》云:“公姓徐氏,讳亮字,世居大桥镇,祖玉藻公,父崑良公,皆宽厚长者……”。

同时,由封疆大吏张联桂侄子,分省候补州判张燮恩撰写的《树南榕公传》云:“邗东六十里中能若是者,其树南先生乎?先生姓徐,讳榕,树南,其字也。世居白沙镇。其曾祖玉藻公,祖崑良公,父访陶公。世有令德,名闻名时”。

综上所述可知:大桥徐氏家族自明代从海陵迁至大桥镇后,世代居于此。而徐玉藻-徐崑良-徐亮-徐榕,又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树南榕公传》中称其“世居白沙镇”,这“白沙镇”肯定就是大桥镇了!白沙,实乃大桥镇的另一别称也。(朱毓麒)‘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