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子上居然有食品摊点公示卡,看到这个卡,终于可以放心在摊子上买菜了……”近日,住在江都长江国际花园小区的高先生到附近樊套农贸市场疏导区买菜时,看到整齐划一的食品摊贩集中区感慨地说。
仙女镇作为城关镇
常住人口高达36万人,镇食品安全占全江都区2/3权重,辖区食品小摊贩众多,带给市民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规模小、分布散、流动大等特点,因此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巨大隐患,江都区仙女镇食安办主任孙智慧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01如何用“智慧锁”让摊贩规范经营?
经深入调研后,孙智慧借鉴各地先进经验主动与城管等部门协商,在城北、广州路、龙川、华磊的4个农贸市场设立食品小摊贩集中点,由镇食安办负责摊贩培训、发卡,做到规范经营,让群众放心购买。
“一开始我对食品摊点公示卡不了解,干了一辈子熟食摊第一次听说摆摊还要拿证,镇上孙主任动员我办,为这事,还跟他吵过好几次。”在城北农贸市场摊贩集中点,熟食摊主王先生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后来才知道,这是为我们好,也为消费者好,有了这个卡,老百姓放心买,我的生意也多了。”据统计,自年陆续开辟摊贩集中区以来,没有一起食安投诉,已办理食品摊点公示卡51户。
02没有规距不成方圆,只有用制度这把“智慧锁”才能更好地做好基层食安工作
在这一思路下,孙智慧先后参与制定了《镇**领导班子成员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清单》《镇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镇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暂行规定》等。每年年初组织全镇65个村(社区)与镇*府签订食安责任书,在每个村(社区)配备食品安全协管员,确保食安工作“一竿到底”。
“老孙这人做事绝对认真,像我们村,有农田、有菜场,田间地头、菜场摊头,老孙是常客。”仙女镇正谊村*委书记许仕华感慨地说,“我原先对食品安全工作也不是很了解,就是在他的引导下,我也快变成行家了。”
“不仅要铸强村组干部的‘食安智慧大脑’,还要提升群众的食安意识。”
孙智慧经常性深入村组社区,召开食安知识培训40多场次、印发宣传材料10多万份,借助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公示栏等进行宣传,组织各村(社区)创建区级食安科普站,至年底全镇65个村(社区)已全部创成。
03食品安全就必须做到从田头到市场、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尤其要做好源头监管
按照这一理念,孙智慧将“食安智慧快车”开进了镇兽医站、蔬菜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种养殖大户当中——为这些源头食品单位“量身定做”食品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档案,对生产过程、农药使用、销售进行记录,对农药及库房标准化管理。
农贸市场作为食品进入家庭的最后一道关卡,孙智慧遵从*委*府建议加强对辖区农贸市场的建设管理。
先后投入多万元对七闸、双沟、金奥、正谊等农贸市场进行提升改造,所有农贸市场均建成农残速检室,为食品走上餐桌又加上了一把“智慧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