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历代开国君王比较,各少数民族王朝多受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www.victroncapital.com/

如果从进入文明时代算起,中华已经延续了五千余年,期间,朝代更迭,江山易鼎,数不胜数。在众多开国之君中,堪称雄才大略的,也是大有人在。不过,若是从夺取皇位的合法性来看,明太祖朱元璋最正,其他开国之君都是缺乏必要的合法性。在此,“纵横国史”就来给各位历史爱好者说说其中之缘由。

夏启:俗话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其为国为民奉献之精神,着实可嘉。后世帝王,为了标榜自己的丰功伟绩,均将自己比作尧、舜、禹,以此收买人心。夏启,禹之儿子,虽然是继承父位,建立夏朝,不过,当时还是部落时代,盛行禅让制,国君由民主选举产生。因此,夏启直接继承王位,在当时而言,其合法性欠缺,难以服众,所以才有“伯益之反”,挑战其权威。

商汤:在古代帝王之眼里,文治武功均冠绝一时的,当属汤、文、武这三位。夏朝末年,国君桀,残暴不仁,滥杀无辜,至人民于水火中而不顾。不过,作为夏桀的臣子,汤不但不劝谏国君以天下苍生为念,而是直接在商部落起兵,夺取主子的江山。所以,从“君臣观念”角度而言,汤得位不正。

周武王:妲己乱*,比干殉国,天下民怨沸腾。此外,东边之夷人不断侵犯商朝边境,肆意劫掠。此时,作为商的方国首领,周武王姬发趁机联合诸侯,攻进朝歌,纣王自焚而死。作为臣子,武王如此做法,有点不厚道。

秦始皇:嬴*,“奋六世之余烈”,采取远交近攻之策,仅用十年时间便荡平各路诸侯,实现华夏大一统。此后,开创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延续两千多年,影响深远。此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长城,开凿灵渠,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过,秦之前是周的封国,享受周室恩泽,但是,秦却攻灭周王室,夺取主人的产业。从君臣关系角度看,秦始皇得位,亦不正。

汉高祖:刘邦,虽说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屡战屡败后,终于建立起强盛的西汉王朝。不过,他本是秦朝在职在编的基层官员(亭长),国家有难时,他不但不出力匡扶社稷,反而取得代之。所以,不符合儒家“君臣观念”,得位不正。

光武帝:刘秀,自称汉室之后,不过血缘关系过于疏远,已算是旁系。从“血缘亲疏”上讲,得位合法性一般般!

汉昭烈帝:刘备,卖草鞋的,自称刘皇叔,中山靖王之后,不知真假。此外,汉献帝依然在位,他却敢称帝,哪还有君臣之道。

魏文帝:曹丕,篡位,压迫汉献帝。

吴主孙权:汉献帝还活着,臣子居然帝制自为,称霸一方,大逆不道。

晋武帝:司马炎,典型的“啃老族”,坐享其成,没出什么力气,直接继位。此外,他也是夺取曹魏江山,逼迫主子退位,帝位来路不正。

南北朝十六国:一片混战,相互篡位,典型的“礼崩乐坏”时代。君臣、父子之伦理道德受到冲击,少有人遵守。除司马睿外,都是篡权,抑或是少数民族首领称帝。从儒家“君臣尊卑”与“华夷之别”角度看,其得位不正。

隋文帝:杨坚,外戚篡权、臣子夺权,抢占外孙帝位。既没有亲情血缘之念,也没有臣子之本分,可谓“不忠”!

唐高祖:李渊,隋朝外戚,封疆大吏,坐镇晋阳(太原),抵御突厥南下,可谓国之栋梁。不过,趁着隋末天下大乱,炀帝在江都被困之时,李渊起兵于晋阳,直接攻入关中,另立杨侑为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隋炀帝被宇文化及干掉后,李渊直接逼迫杨侑“禅让”,而后将其处死。所以,李渊得位不正,还犯了“弑君”之罪!

五代十国: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有兵就是王,“兵强马壮为之耳”,谈不上得位正不正。

宋太祖:赵匡胤,后周著名将领,趁着主少国疑之际,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搞“*袍加身”,自立为帝。而后,兴师动众,回师开封,欺负柴宗训孤儿寡母,逼迫其下诏逊位。就此而言,赵匡胤就是典型的“乱臣贼子”,大逆不道。此外,他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让中原王朝吃尽了北方少数民族的苦头。

宋高宗:赵构,偏安一隅,四处逃命;父兄均在敌*之手,却不思进取。其帝位之获取,怎能心安理得!

辽、夏、金、元、清:按照传统儒家思想中的“夷夏之别”,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抑或是建立割据*权,均不受正统史学家待见。元清两朝统一中国,很多文人还说是亡国呢!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国”,“明朝之后无华夏”是也!

明太祖:朱元璋,典型的农民皇帝,出身低微,靠自己的努力剿灭各地武装力量,建立起刚性十足的大明王朝。再者,他打着捍卫民族尊严之旗号,“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派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等统帅大*攻入大都,将元顺帝赶回蒙古草原,时隔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再次回到中原王朝之手。此外,他实行比较开放与包容之民族*策,对愿意归顺大明的各少数民族以礼相待,视若华夏。所以说,朱元璋得位最正,这是从儒家思想角度而言。所谓“捍卫文化”,“怀柔远人”是也!

综上所述,之所以说朱元璋得位最正,原因就在于他的行为比较符合传统儒家思想,具有相应“合法性”。各位说说呢?

本文由“纵横国史”原创,欢迎各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