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唐高祖李渊,李唐集团的核心,唐王朝的建造 [复制链接]

1#

大家好,我是芒哥。

在我们翻阅唐朝这一段历史的时候,很多史料都把唐朝开国和统一的功劳,都归集到唐太宗李世民一个人的身上。当然,李世民的功劳肯定是不小的,但是跟他的父亲唐高祖李渊比起来,那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公元年七月,李渊率仅有的三万*士从太原起兵,直逼隋朝都城长安。十一月攻入长安后,李渊分析了当前的形势,认为改朝换代的时机还不成熟。所以,他拥立隋炀帝的孙子杨侑为隋朝的傀儡皇帝,尊杨广为太上皇,自己任大丞相独揽**大权,等待时机的出现。

我们都知道,拥立傀儡皇帝,这是自古权臣上位用到最多的一种*治套路。它有两个好处,一方面能够给自己增加赢的*治筹码,能在最短的时间收复旧朝老臣,也就是所谓的天下归心;另一方面就是给自己树立一个挡箭牌在前面,不仅能够进退自如,而且有效增加了自己的安全系数。

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李渊这样做并不是多此一举,而是由隋末当时的社会乱象造成的。隋炀帝杨广在江苏扬州的江都被宇文化及杀害后,他效仿李渊拥立隋炀帝的侄子杨浩为隋朝的傀儡皇帝,自任大丞相。与此同时,洛阳的王世充得知隋炀帝的死讯以后,立即拥立隋炀帝的孙子杨侗为隋朝的傀儡皇帝,自己任大丞相。

当时国内除了代表隋朝的三股势力之外,还有许多地方上的集团势力。比如说,李密在河南巩县建立的魏;窦建德在河北献县建立的夏;薛举在甘肃兰州建立的西秦;李轨在甘肃武威建立的凉;萧铣在湖北建立的梁;刘黑闼在河北永年建立的汉;辅公祏在江苏南京建立的宋等等。

这些都是当时比较大的集团*权,那小的集团势力那就更多了,所以当时的隋末是一个群雄割据、*权林立的局面。面对这样的纷杂乱象,李渊并没有一定能赢的把握。所以这个时候,扶持一个傀儡皇帝,让自己先稳定一下,培养势力静待时机成熟,是最好也是最安全的选择。

公元年,李渊敏锐的察觉到建国的时机已经成熟,他率先打破了国内这种多方势力割据的局面。四月,李渊在长安称帝建国,改国号为唐,是为唐高祖。立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正式开始了一统天下的大业。

李渊登基后,采用近攻远交的策略,从公元年开始到公元年结束,历时七年的时间,平定了国内的大小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当然这些割据势力也不完全都是由李渊平定的,好多势力的灭亡也是各集团势力之间,在互相争斗的过程中瓦解消亡的。李唐集团在这场斗争当中,成了最后的赢家。

那么在大唐建国和统一的过程当中,谁的功劳最大最多,这还得是唐高祖李渊。他在*治上是很成熟的,对形势的把握和走向十分的准确。在加上他自身领导素质和原先在隋朝的影响力,使得他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的召唤力,让一大群热血志士甘心情愿的在他身边效力,为大唐基业贡献自己的所有。

唐太宗李世民在这个过程当中,出谋划策,上阵杀敌,肯定是功不可没的。但是要说他的作用和功劳,远不如李渊的贡献大。同样,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也都是为大唐的基业出过力立过功的,不能因为因为他们俩是玄武门之变的失败者,就对他们的功劳视而不见。

所以说,在整个大唐开国和统一的过程当中,李渊是李唐集团的核心人物,唐王朝的缔造者,天下一统的完成者。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留言、评论、交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