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963.html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要建南水北调?
为什么叫“四横三纵”?
为什么修了这么多年?
为什么从丹江口水库调水?
东线、中线、西线都有什么区别?
南水北调
这四个字并不陌生
但它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故事
你的心中是否也有这么多“为什么”
看了今天的推送
保证你
老水利了
布局
年
毛泽东同志视察*河提出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
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宏伟设想
年
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
提出要加速制定
以南水北调为主要目的的水利规划
“南水北调”一词首次正式见诸中央文件
年
原水电部组成南水北调规划组
年
《南水北调近期工程规划报告》出炉
年
《*府工作报告》提出
兴建把长江水引到*河以北的南水北调工程
年
*的十四大把南水北调工程列入
我国跨世纪的骨干工程之一
年
南水北调工程开始全面论证
一代代研究论证、推敲方案
一次次跋山涉水、实地勘探
……
终于
年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出炉
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看看这张图
四横三纵
南北调配
东西互济
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基本落地
四横:长江、淮河、*河、海河
三纵:东、中、西三线调水工程
充分利用“四横”江河水系的自然优势
结合工程性“三纵”的人工智慧
统筹水资源
满足有关地区和行业需求
但南水北调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呢?
主要解决*淮海流域
严重缺水
地下水超采严重
水环境污染严重
水生态系统恶化
等问题
受水前的*淮海流域水资源状况如何?
一组数据告诉你
*河
淮河
海河
跟优等生“长江”对比一下
就能看出差距……
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97.6%
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2.4%
没有劣Ⅴ类水质数据……
长江
水质不好
那人均水资源量情况如何呢?
年
*淮海流域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2.7%
人均水资源量仅为立方米
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
北京市人均水资源不足立方米
而按照国际公认标准
人均水资源低于立方米就是
极度缺水!
为了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这些城市怎么办?
开采地下水
地下水属于自然水循环的一部分
可以通过降雨或者河流补给
但假如我们在一个地区
长时间抽出来的水量大于补给的水量
那就是超采
超采造成的后果就是
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
如图
河北相关城市水位线
从年到年一直在下降
抽水成本不断增高
水量也越来越少
逐渐的
湿地变干
河流枯竭
地面沉降
进一步导致水质恶化
水生态进入恶性循环
改变!改变!改变!
水源之危
是生存环境之危
民族存续之危
为缓解*淮海流域
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
改善生态环境状况
南水北调工程
应运而生
这个重塑我国水资源分配格局的世纪工程
也有着很多“小特色”
小编先考考你
选择题
三条线哪个调水规模最大?
A.东线
A.东线
B.中线
B.中线
C.西线
C.西线
答案:C:西线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东线: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调水规模为:亿立方米
中线: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线开挖渠道,经唐白河流域西部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李村附近穿过*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调水规模:亿立方米
西线: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河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河上游。
调水规模:亿立方米
选择题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泵站群在哪条线?
A.西线
A.西线
B.中线
B.中线
C.东线
C.东线
答案:C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东线为什么需要这么多泵站?#
这跟东线工程特点有关
东线工程是
从长江下游江苏境内江都泵站
引水至山东东平湖
从低到高
共40米高程
要向水往高处流
就得靠这13级泵站
提水北送
问
中线调水工程为什么选择丹江口?
水质好,我骄傲!
-点击查看答案-
答
第一,
丹江口水库水源
来自汉江及其支流丹江
汉江水系发育于秦巴山
山高林密,能够涵养水源
汉江一年四季的河流径流比较稳定
第二,
地势较高
能够实现全程自流
降低用水成本
多年监测结果表明
丹江口水库水质总体良好
常年符合Ⅱ类水质标准
这些“小特色”
是否让这个大国重器
在你的心目中变得
更可爱更可敬了呢?
要知道
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通水后
已累计调水多亿立方米
直接受益人口达1.2亿人
同时
*淮海流域的水质
发生了质的变化
年*淮海水质
年
京津冀豫的生态用水总量
与年相比
也大幅提升
碧水北送,扬波千重
长河泱泱,利泽万方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
掀开了中国发展格局的新篇章
它不仅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
提高了水资源配置率
还促进了华北地区水生态环境的改善
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水北调
是“中华民族的世纪创举”
更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生动实践
今日发布会到此结束
如果您对南水北调还想了解更多
欢迎给我们留言
数据来源丨国家数据网、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责编丨罗景月
致敬世纪创举